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60%的肺癌临床诊断已属晚期,尽管采用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由于转移和多药耐药等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5年生存率仍低于10%,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则低于3%。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诊断指标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参与和长期发展的复杂过程,其中基因改变是最关键因素。因此,如何从基因的角度阐明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成为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该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 terminal hydrolase-L1, UCH-L1)是近期研究较多的一类癌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等中均有异常表达和活性增强。UCH-L1分子量为27 KD,属于泛素肽羧基末端水解酶类家族,在细胞水解途径中调节细胞进程包括细胞的分裂周期和死亡。它广泛表达于神经元分化的各个阶段,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个特定组织标志物。UCH-L 1介导的针对细胞蛋白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能是调节细胞周期基因的重要机制,通过引起细胞周期蛋白的去泛素化增加促进未分化的体细胞无序生长和繁殖,同时UCH-L1的表达可能诱导一些能影响细胞分裂周期的基因。因此UCH-L1在调节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关系。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通过脂质体将UCH-L1siRNA转染人肺腺癌H157细胞,研究转染后的肺腺癌细胞H157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157细胞的凋亡和周期变化,从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检测转染后H157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方法:人工合成抑制UCH-L 1基因的siRNA片段,通过脂质体转染到人肺腺癌H157细胞内,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指数;RT-PCR检测UCH-L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UCH-L1蛋白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转染前,细胞贴壁较好,呈扁平多角形,中间有圆形的核,核内有一至多个核仁,转染后48小时,细胞体积收缩,贴壁不佳,细胞突起消失。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显示,UCH-L1 siRNA转染组细胞明显被阻滞于G2/M期,凋亡率三组分别为UCH-L1 siRNA转染组(28.06±1.58)%,空白对照组(0.45±0.09)%,阴性对照组(0.52±0.07)%,这说明UCH-L1 siRNA可以明显抑制UCH-L1,诱导细胞凋亡。RT-PCR检测UCH-L1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UCH-Ll siRNA作用于H157细胞48h后UCH-L1 mRNA表达明显下调,而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UCH-L 1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表明UCH-L1 siRNA可诱导UCH-L1 mRNA特异性降解。Western blot检测UCH-L1蛋白表达,结果表明,UCH-L1 siRNA作用于H157细胞48 h后UCH-L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UCH-L 1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表明UCH-L1siRNA可诱导UCH-L1蛋白特异性降解。结论:应用RNA干扰靶向抑制UCH-L1基因可以显著抑制H157细胞增殖,促进调亡。UCH-L 1可能成为肺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