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写作中的衔接错误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jifang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衔接错误,笔者采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对中山大学翻译学院英语专业的三十名大一学生的一篇习作为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运用五种衔接手段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犯一些错误,尤以指称和连接词错误为甚,指称错误主要表现在指称词与先行词不对应(包括在人称和数上)以及一、二、三人称的频繁换用。此外,指称错误还表现在定冠词的误用,多用等方面。连接词错误主要表现为误用和重复使用少数几个连接词方面。另外,由于不能有效利用同义词,上下义词等衔接手段很多学生过度使用重复,从而导致文章单调乏味。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学生所犯的衔接错误大部分是语际错误,也就是由学生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错误。另外有些错误是诱导性错误,也就是由于教师的不恰当教学方式或者教材编排导致的。因此作者提议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对英汉衔接手段做出对比以提高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运用相应衔接手段的意识。对于诱导性错误,教师应该结合实例帮助学生区分一些易混淆的单词。   根据本文的分析结果,笔者建议应该把衔接理论融合到精读或者翻译等课程中,使学生在阅读和翻译中逐渐意识到英汉衔接手段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语感,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批改作文的反馈意见来引导学生注意写作中的衔接手段的运用。
其他文献
本文属于跨学科研究,从语用学视角出发,以传统的文学理论和语言学研究涉及得较少的小说交际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关联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小说交际语用分析模式”。本文首先系统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1991)是20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从事文学创作60余载,其作品体裁丰富,包括小说、传记、游记、散文、戏剧及诗歌。他的作品探索人类生活的各
二战后,西方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不仅加速了女性的觉醒,也使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对女性的研究也随之在社会各个领域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女性语言研
学位
曾国藩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褒者说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贬者说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这些都姑且存而不论,但他在修身养性、治家教子、琢磨为官之道方面确有独特见解。  他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须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