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人口多,使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资源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问题并存,进一步加剧国家水资源的匮乏。水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资源,农业是国家基础产业,用水量占三大产业的首位,然而随着国家工业化发展,农业可用水资源比例逐渐减少,水资源的供需问题更加突出。水资源的匮乏导致大面积作物耕地得不到灌溉,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因此都受到影响,农户的农业收入减少。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能节省劳动力、保证更多的耕地面积得到灌溉,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户收入。因此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必然趋势,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初期,我国推广节水技术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要做到大面积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由政府难以承担,会导致技术推广速度慢,效率低,节水技术的直接收益主体是农户,结合国外推广模式经验可知,由政府承担主体投资的同时,农户适度承担一定的成本成为减缓政府财政压力、加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进而缓解水资源危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方法。国内学者对于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已经关注较多,而对于节水灌溉技术投资模式的研究多是通过规范分析或者基于政府视角的分析方法,很少有基于农户视角的实证分析,忽略了探索考虑农户承受能力的投资方式的可能性。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农户支付意愿为视角来研究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运用文献综述方法研究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投入机制、支付意愿及支付水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内灌溉形势的分析、蒙阴县灌溉现状研究得出蒙阴县推广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并分析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将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介绍调研思路和方案,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第四部分,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支付意愿的因素做实证研究,进一步通过Interval Censored模型对影响农户对节水技术支付水平的因素做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国内灌溉形势分析结果表明,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地区的水资源危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方式。第二,年龄、收入水平、耕地面积、对节水技术预期效果的认可度、对相关政策的满意度以及投资主体认知显著影响了农户的支付意愿。第三,影响支付意愿与支付意愿水平的因素并不相同,教育水平、收入、水资源紧缺程度、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满意度、农户对投资主体认知度等因素显著影响了农户的支付意愿水平。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