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地区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来源地,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资源型区域依靠资源的开采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但资源总量有限以及资源利用过程中造成的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西藏不仅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对亚洲甚至全世界的生态安全都有较大的作用,西藏的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西藏的经济转型必须走生态化发展的道路,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学作为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为研究生态与经济之间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视角出发,研究西藏地区如何从传统的、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向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转变,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全文共五章。论文首先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大时代背景作为政策指导,提出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西藏地区的经济转型需要通过借鉴国内外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而寻找经济转型的具体方式和转型路径。 其次,论文对生态经济和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进行了厘定,并就国内外生态经济学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对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在研究背景和研究所需的基础知识的铺垫下,总结了西藏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概况,并对西藏经济发展总量发展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特点,西藏现有产业结构现状,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在各大产业中的具体表现作出了分析,对西藏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经济发展目标进行了阐述。 再次,根据西藏的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经济转型的具体框架和四方面的转型路径。经济转型的基本框架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藏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转型路径为强化政府引导、挖潜传统产业、扶持接续产业和实施环境改造四个方面。并通过国内外一些地区的成功转型经验为西藏的经济转型提供借鉴。 最后,根据前文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政府扶持政策、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强扶贫政策实施、争取社会多方援助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都对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西藏经济向生态化转型。 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核心路径。西藏的经济转型要充分发挥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对西藏经济转型的引导作用,通过形成适合本区社会、人文和自然环境发展需要的生态产业体系为西藏经济发展创造内生动力,使西藏的经济发展向生态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