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到1934年,是毛泽东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七年。这七年里,毛泽东同志领导着湘赣边界党和军民,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中挣脱,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先后经历了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两个时期的革命斗争。在这两个时期,他将党的群众路线的提法作了理论上的阐发,并率先将群众路线运用到根据地斗争的具体实践中去,初步形成了他的群众路线思想,他的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以团结人民群众夺取革命胜利的主题,呈现出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各具时代特色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同时也存在着一脉相承的重要联系,对于之后各个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然而研究这一问题的学术成果尚较为缺乏。基于这一现状,研究井冈山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从伟人功勋缅怀的角度、群众路线发展研究角度、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角度,都具有突出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论述:首先是引言部分,介绍撰写本文的两个原因,分析本命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交代当前国际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随后,第二部分论述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的特点。对井冈山时期做了界定。然后分别从思想特点和实践特点进行概括。第三部分,论述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的特点。同样也对中央苏区时期,这一历史阶段做了界定,随后从思想和实践两方面特点论述。第四部分,引入多学科视角,对这两个阶段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的特点进行分析。使用“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其思想与实践的差异性。使用“南风法则”和“晕轮效应”思考他们之间所包含的联系。最终得出二者之间,各具时代特点却一脉相承的关系所在。最后,第五部分探讨井冈山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所拥有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对毛泽东个人有关群众路线的贡献进行阐述,随后论述这一时期群众路线的历史价值,最后着重分析对于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启示意义。当前,全党范围内正自上而下的开展,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教育实践活动。本着以史为鉴的态度,研究这两个时期内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对于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