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简称院感)的特点,分析B-NHL患者化疗后发生院感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更好地防治医院感染。材料方法本文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淋巴瘤诊断、分类标准,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9年03月收治的所有B-NHL患者入院化疗病例共274例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院感率、感染部位、真菌感染情况、血流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应用SPSS 18.0对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74例次化疗中发生感染的占63例,院感发生率为23.0%;因有些患者化疗期间发生多次感染或不同部位感染,故按照感染部位统计的共有81例次,其中感染病灶明确的有73例,感染病灶不明确的有8例。在81例次感染病例中,肺部感染35例次,占43.2%;上呼吸道感染7例次,占8.6%;支气管炎2例次,占2.5%;血流感染13例次,占16.0%;皮肤感染4例次,占4.9%;口腔感染7例次,占8.6%;腹膜炎2例次,占2.5%;尿路感染2例次,占2.5%;肛周感染1例次,占1.2%;感染部位不明8例次,占10%。2、274例次化疗中发生真菌感染的有11例,真菌感染发生率为4.0%(11/274),其中仅有1例为真菌培养阳性确诊病例,临床诊断为真菌感染且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有效的有10例,真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低,仅9.1%(1/11),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口腔感染、肺部感染为主。3、细菌感染引起败血症的有13例,其发病率为4.7%,其原发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占61.5%。13例血培养阳性结果,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1例,占84.6%,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均分别各占27.3%,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成团泛菌,均分别各占18.2%。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高,检出的11株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均为100%;对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次之,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高。13例血培养阳性结果中革兰阳性菌仅2例,所占比例少,占18.2%,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咽峡炎链球菌。2株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均为10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院感与住院天数、淋巴瘤类型、肿瘤有无累及骨髓、肿瘤是否原发胃肠道、临床分期及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等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表明住院天数≤7天(OR=0.088,P=0.0289)是B-NHL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保护因素,而非原发胃肠道NHL(OR=4.742,P=0.0273)、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0.5×10~9/L(OR=68.643,P=0.0007)是B-NHL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B-NHL患者化疗后院感率高,感染部位最常见为肺部,其次为血液、口腔。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首选抗革兰阴性菌为主的抗生素。2、真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低,结合临床粒细胞缺乏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现象常见,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于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患者可经验性抗真菌治疗。3、革兰阴性耐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最高,对头孢类、半合成青霉素类、单酰胺环类等其他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4、住院天数、中性粒细胞数目、肿瘤是否原发于胃肠道是B-NHL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