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从的人 倔强的心——简·奥斯丁与陈端生女性意识之比较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8_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丁与陈端生这两位作家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她们意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主体存在,开始在女性受奴役、被异化、遭排斥的男权社会里发出反抗之音。在她们的作品里,女性不再是一个扁平的性别符号,也不再是一个携带种种服务功能的综合物,而是一个具有喜怒哀乐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她们具有了对自己生存价值的思考,拥有了把握自我、实现理想的需要与追求。奥斯丁与陈端生在自我思索的基础上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失语状态下的女性推上了前台,从女性角度来展开故事叙述,张扬了女性意识。本文通过解读奥斯丁、陈端生其人其文,力图彰显她们在表面的顺从姿态下流露出的女性意识。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奥斯丁、陈端生各自的社会环境、时代因素及个人背景出发,推导出她们在客观条件下做出了积极、主动的个人选择。 第二部分,借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她们对“灰姑娘”和“才子佳人”两种模式的继承与创新,探讨其中蕴含的人类共同的精神需求和作家本人的女性意识。 第三部分,分析了奥斯丁和陈端生作品中的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并兼而观照“性别倒置”这一特殊现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探析作家对男性文本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话语霸权的反抗和对以往被扭曲的女性形象的反拨。 第四部分,从作者的自我分裂、作者与作品中女主人公截然相反的命运来看两位作家理智与情感的较量、遵守社会传统道德规范的思想与背叛男权社会主旋律的意识的斗争,从而揭示作家顺从与叛逆的矛盾。
其他文献
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任何一个搞文化研究的学者都无法绕过去的门槛,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脚步的加快,民族文化的遗失也日趋加剧,民族民间文化传承这一课题所留给我们的研究时
每到换季时节,医院里心脑血管疾病的就诊患者就会急剧增多。  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脑卒中的发生之所以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是因为人体的心血管功能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气温骤降之时,人体各方面的机能难以马上适应,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因此,在季节交替之际,尤其是秋冬、冬春季节更替之时,往往是一些老病号发生或复发心梗、脑卒中等疾病的高峰期,严重者甚至可能发生
胸闷、气短、心绞痛……当你的心脏出现上述不适,而相关检查却无异常时,你的颈椎可能出现了大问题。  【病例回放】:  年近五旬的李女士患“心脏病”快半年了。她常常感到胸闷、心慌、心悸,于是来到了心脏专科医院。奇怪的是,心脏B超及心导管检查都显示正常。当她的心脏出现不适时,服用了医生开的速效药物,症状也得不到改善。近日,李女士参加单位体检,其中颈椎X线片检查发现,颈5、6骨质增生,颈2左侧偏移,被诊断
在当代各种文艺理论杂然纷呈的状况下,哈贝马斯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其理想化和包容性的特点引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注意。哈贝马斯的文艺美学思想贯彻了他的交往理性,对于中国当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