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系统的隐性知识协同效应评价模型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978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知识协同作为提高知识管理效率的方式,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协同是组织进化的重要途径。隐性知识是组织的重要无形资产,实现隐性知识协同,是推动知识创新及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探索隐性知识协同效应的评价方法对于知识协同的实践与发展非常重要,由于隐性知识协同的研究起步较晚且评价方法较为抽象,因而隐性知识协同的定量评价研究较为有限。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隐性知识协同效应评价成为当前研究重点之一。协同效应是在隐性知识协同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采取分层系统和协同网络对该过程的运作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协同效应进行评价。首先,根据隐性知识协同过程涉及的要素及其关联构建分层系统,该分层系统包括隐性知识主体、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应用成果等三层,并且层间存在联系,表示某隐性知识主体拥有某隐性知识、某隐性知识可获得某应用成果的含义。各层节点以及层间联系构成隐性知识协同网络,该网络分为主网络和子网络,主网络体现各要素之间的已有关联,子网络描述为了满足某次协同需求而匹配产生的局部网络,用于更新、扩展主网;其次,在分层系统的背景下分析隐性知识协同网络过程的运作机理,进而从知识流的角度构建隐性知识协同的过程模型,将知识协同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隐性知识需求匹配、隐性知识获取、吸收、共享和增值,并分析了在协同网络中如何实现这些活动;再结合协同网络中的知识流活动设计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从知识转移的有效性角度评价协同过程产生的正负效应,建立了五个评价指标函数,分别是促进隐性知识协同的正效应指标:隐性知识转移效率、吸收效率、增值效率,和阻碍隐性知识协同的负效应指标:协同成本率、知识非法溢出速率,加权后得到综合效应评价函数;最后,通过模拟某次协同过程计算了协同效应函数值,通过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发现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方案。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研究表明,每年有超过120万人死亡交通事故,而且根据《全球道路安全统计报告》预测,在2030年,交通事故
期刊
学位
现今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目标逐渐从产品转向服务。优质的售后服务成为企业留住客户、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汽车售后服务包括一系列的服务过程,其中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