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以构建一种开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为目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和课程的双重涵义,使它在实践过程中令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多的发挥和研究的余地。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高中必修课。然而,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果仅仅以一种课程的形式去实践,很难达到理想中的目标。为能更好地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同时兼顾学科教学和高考的要求,许多一线教师都在探讨将研究性学习方法渗透于课堂教学中的模式,以期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一来,既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科教学水平。本文第三章中,作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新教材的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案例。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有较高的监控、调整和评价、反思的元认知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多种渠道。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设置以物理学习方法、过程和学习环节等相关内容为研究课题的设想。通过让学生记录收集自己和身边的同学的物理学习学时、进程、方法、情绪、环境、方式等素材,使学生关注影响自身学习的主要因素;将其注意力吸引到学习过程本身,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改进的策略,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本文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一、二章综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背景、理论基础、实施目标等方面,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作者查阅资料、调查访谈及学习反思的收获,是笔者对研究性学习的总的认识。第二部分是第三章,着重阐述了笔者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作法。第三部分第四章是关于运用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模式探究过程及部分案例。其中二、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