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国有企业自建国以来经历了种种变化和改革,从“铁饭碗、大锅饭”到“放权让利”,再到“承包制”,之后又经历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最后到利用资本市场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国有企业经历了诸多的变化和改革,但是相对于日新月异的民营企业来说,我国国有企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才能提高国企的绩效?这一问题引发了多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但是这一问题迄今仍然是困扰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问题。人们一直认为,国有企业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企产权不清晰且机制不灵活,认为只要明确划分政府和企业的职能,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并实施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资本市场并推行适当的股权多元化,从而形成新的激励和制约格局就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没有彻底认识到国有企业低效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其真正的原因是国有企业承担较为沉重的政策性负担,所以企业没有自生能力,无法继续安全有效地经营。正如我国著名学者林毅夫所说,“政策性负担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大羁绊,它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所有已实施的国有企业改革都只是隔靴搔痒,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解决不了实际存在的问题。”所以本文的研究核心是政策性负担和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很多学者的研究将企业的股权性质和企业经营绩效联系到一起,本文主要从政策性负担—冗员这个角度来研究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选择2008-2010年健康运营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剔除信息披露不全的上市公司),首先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得知国有企业深受政府的影响,政府的目标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其中较为突显的影响就是其影响着国企雇员规模。本文发现政府因国企承担了政府给予的政策性负担会给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以及政策优惠,但通过实证研究的数据证明政府给予的这些优惠补贴无法弥补政策性负担—冗余雇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即政策性负担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接着,本文发现冗余雇员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不是由于企业员工数量增加而导致劳动力成本加大,而是由于冗余雇员降低了员工和高管的平均薪酬,从而损害了企业对员工以及高管的激励机制,进而加大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之间的代理成本。本文的研究揭示出并理顺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国有企业低效率的真正原因,这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