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的态度是指隐含在语言中的潜在意义.它具有相当的语用价值,表明作者观点、立场,揭示人际间的权力意识形态意义.因此对它的研究与探索有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价值.该文回顾了中外关于话语态度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出先前态度研究的理论模式及应用范围,对其研究视角也进行了剖析,也指明了其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缺乏从心理的层面探索话语态度产生的过程.该文借助于迪曼关于文学与语言的双重结构的理论,从三个维度阐释了话语态度的本质是隐喻化.话语态度的隐喻化包含距离性隐喻化、结构性隐喻化和投射性隐喻化.该文主要探讨了结构性隐喻化的两个基本类别,即名物化和主位化.名物化结构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和其相应的一致式的独特关系使其成为隐喻态度的有效手段,在对《卫报》新闻社论语料的调查的基础上,该文指明了名物化具有"隐喻既存性"、"不可协商性"、"逻辑性"和"他性"的功能.主位化结构是另一种隐喻态度的有效手段,它的这一优势表明主位化结构不仅仅停留在小句层面和语段层面,而是体现在真正意义上的话语层面.它有着隐喻"权威秩序"、"视角转移"以及"中心"的功能.话语态度研究的历史不长,但它引起了诸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就在于对它的研究能为语用者提供一个理论的框架和一手简便的分析工具,以洞察语言之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