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区废弃地土壤退化及生态恢复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研究热点。本论文立足中国最大的锡金属生产基地--云南个旧锡矿,选择了6个具代表性的废弃地区域,牛屎坡、白虎山、小黑山、杜仲地、尾矿库农地和尾矿库。采取分层采集土样,利用常规土壤分析方法测试分析了土壤样品的容重、土壤质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渗透速度、pH值、有机质、TN、TP、TK、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和7种金属元素(Mn、Fe、Pb、Zn、Cu、Cd、As)在土壤和区域植物含量。发现个旧锡矿区废弃地土壤肥力缺乏,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退化严重。其退化程度基本呈:尾矿库>尾矿库(农地)>小黑山>牛屎坡≈白虎山>杜仲地。根据矿区废弃地土壤实际情况,选择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土壤肥效、土壤pH值、土壤重金属、地表植被作为土壤退化的评价因子,试探性地构建矿区废弃地土壤退化指标体系。利用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确定了土壤退化评价因子的权重,再根据各退化因子指数统计加权统计得出综合退化指数。其推算的综合退化指数结果:尾矿库Z_综=19.19>尾矿库农地Z_综=16.01>小黑山Z_综=12.95>白虎山Z_综=10.47~-牛屎坡Z_综=10.28>杜仲地Z_综=8.52。诊断体系将废弃地土壤退化划分为:杜仲地为一级退化;牛屎坡和白虎山为二级退化;小黑山为三级退化;尾矿库农地为四级退化;尾矿库区为五级退化。体系诊断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说明构建的土壤退化诊断体系合理可行。本论文针对诊断体系的各废弃地土壤退化等级划分的结果,进行相对应生态恢复措施设计,划分出:补充性恢复、局部恢复、整顿性恢复、全面恢复和彻底恢复五个生态恢复措施类别,这给个旧锡矿的生态恢复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当前,土壤退化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关于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土壤退化评价体系的研究基本空白。本论文提出的个旧锡矿矿区废弃地土壤退化诊断体系的成功应用,既丰富了土壤退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又补充了矿区土壤生态恢复理论,富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