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好氧颗粒化工艺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氧颗粒污泥被认为是微生物自凝聚的产物,它与传统活性污泥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水流剪切力、沉淀时间、容积负荷和换水率等因素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分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关于沉淀时间对污泥颗粒化的诱导作用,许多研究都是在不断减少沉淀时间或在较短的沉淀时间内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从而掩盖了水流剪切力、容积负荷等其它影响因素对颗粒化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污泥颗粒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如污泥接种量、沉淀时间、容积负荷和曝气强度,进行系统的研究来揭示它们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和稳定的作用。论文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污泥接种体积为25﹪、沉淀时间为50min、曝气强度为0.0047~0.0056m/s(此时曝气量为1.0~1.2L/min)、容积负荷为0.25kg/(m3d)的情况下,成功地培养出了粒径较大、数量较多的好氧颗粒污泥,其颜色呈棕黄色。污泥接种体积为50﹪和7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少量细小的颗粒污泥。 (2)在沉淀时间为5min、污泥接种体积为25﹪、曝气强度为0.0003~0.0007m/s(此时曝气量为0.1~0.2L/min)、容积负荷为0.5kg/(m3d)的情况下,经过40d的培养驯化,未能出现颗粒污泥,污泥形态仍呈絮状,且一部分污泥沉底导致泥水混合液中污泥浓度有所降低。其间产生的颗粒污泥诱导核因结构松散且不稳定而不断解体成絮状,对污泥颗粒化没有贡献。 (3)用低曝气强度实验结束时的絮状污泥接种,将曝气强度提高为0.0047~0.0056m/s(此时曝气量为1.0~1.2L/min),在容积负荷为0.5kg/(m3d)的情况下,逐渐缩短沉淀时间,成功地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初期颗粒呈棕黄色,后来逐渐转变为米粒大小的淡黄色颗粒污泥和粒径较大的黑色颗粒污泥,且反应器中污泥完全颗粒化。 实验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遵循诱导核机制,即成熟颗粒污泥由不同尺度诱导核转化而成,诱导核的形成和稳定是污泥颗粒化的关键。曝气强度是颗粒污泥诱导核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影响因素,沉淀时间、自由沉淀空间和容积负荷对诱导核形成之后的颗粒污泥成长、稳定以及颗粒形态有重要影响。沉淀时间还影响着污泥颗粒化程度是否完全。
其他文献
随着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室内空气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室内空气净化器因为宣称可以高效去除室内污染物也得到蓬勃发展。完备的室内空气质量和空气净化器规范、标准是规范
本文针对当前天津市合流制排水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对河道的污染,从造成的原因着手,对如何改造合流制排水体系的方法进行重点论述。  研究主要分析天津市排水体系的历史发展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大量增加。这些药物大部分以原药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动物粪便和尿液进入土壤、水体而造成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
本文利用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L-乳酸/柠檬酸共聚物(PLCA),在催化剂N,N-二甲胺基吡啶和偶联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存在下分别用聚乙二醇(PEG)和羟封聚乳酸(OH-PLLA)对PLCA进行扩链,制得了侧链带羧基的L-乳酸与PEG的多嵌段共聚物(PLCA-OHPLLA-PEG)。在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共聚物的体外降解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PLCA-OHPLLA-P
首先,本实验采用MOCA作为扩链剂,通过浇注成型工艺分别与PPG型和PTMG型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反应成型,最终制得聚氨酯弹性基体。详细论述了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成型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论文针对大气中OCS源和汇的不平衡问题,利用原位DRIFTS、GC、IC、DFT、BET、XRF及XRD等表征技术,对OCS在土壤和矿质大气颗粒物上的吸收与转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
学位
混凝土渗透性是其耐久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对于渗透性很小的高性能混凝土,水渗透法、氯离子渗透法等普通混凝土常用的渗透性实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本文以气体渗透性为主要
学位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类道路桥梁工程的开展与投入使用,为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提供助力,所以道路桥梁工程的规划与实施也成为各地政府重要的民生工作,这也是我国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阳离子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低免疫原性以及无毒性的优点。壳聚糖通过静电作用可以与DNA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保护DNA免受核酸酶的降解,
聚酰亚胺(PI)耐高、低温性能优异,耐腐蚀性能好,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是综合性能最佳的聚合物之一,使得基于不同应用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热点。纳米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