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修与苏轼的禁体诗是禁体物语文学中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致力于欧、苏禁体诗在宋代的接受研究,主要包括创作与评论两大类。通过对相关诗作、诗话等材料的梳理与分析,寻找欧、苏禁体诗在宋代的流传中所呈现出的多样化特点。第一章研究欧、苏禁体诗在创作中的沿袭与演绎,分析禁体诗的产生背景,梳理欧、苏禁体诗在宋代流传的特点,并阐明在演绎中所呈现出种种特殊现象的原因。宋初诗人创作大量雪诗并于诗中有意禁体物语、以赋为诗的创作实践对欧阳修作禁体诗所起到的影响不容忽视。宋代仿效者因曲解“于艰难中特出奇丽”的诗学精神,刻意求难、求奇,使禁体诗创作呈现出“似难实易”的创作趋势。南宋以来,随着诗风的转变,诗人们的创作动因从“因难见巧”转为“遇物而奇”,由此使禁体诗中描写景物的比重逐渐超过铺叙人物行动。第二章研究欧、苏禁体诗创作与禅宗的互动影响,分析异质的佛禅观对欧阳修、苏轼禁体诗创作产生的不同影响,阐明宋代禁体诗与禅僧诗之间交互影响的关系。禅宗说话对欧阳修禁体诗的影响较为隐晦,二者在体物手段上极为相似,但在语言内部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自苏轼起,宋代禁体诗创作在不同程度上为禅宗说话所濡染,主要表现为:关注僧人在雪中的活动、引用禅宗语词、化用公案语录说禅方法。此外,在语言和诗风上,宋代禁体诗对禅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表现为禅僧效仿欧、苏禁体诗,禅僧诗逐渐濡染士大夫之风,“蔬笋气”渐少。随着禅、诗合流的风气渐盛,禁体诗的语言方式还影响到禁体词、曲、赋乃至一般咏物诗的创作。第三章研究欧、苏禁体诗在评论中的流传与影响。宋人在禁体诗与咏雪诗等诗歌创作中追慕、称引欧苏雪诗风流。同时,宋代诗话类著作详细记叙了欧、苏禁体诗的创作故实,并在诗歌理论层面逐渐明确禁体诗的创作规范。作为诗法而存在的禁体规则在南宋逐渐走向成熟,其诗法地位获得较大的提升。以赋为诗、求新求变的禁体诗体现了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自宋以降,随着诗歌风尚的几经转变,后世文人凭借自身对诗歌的喜好做出判断,欧、苏禁体诗也因此遭受“钓奇立异”等批评。无论是对欧、苏禁体诗的创作效仿,或是对其进行称引、批评,实则都是对诗作的一种接受,都直接参与了诗作意义与价值的创造与阐释,促进了欧、苏禁体诗的传播,构建了欧苏雪诗风流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