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苏禁体诗在宋代的流传与影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iii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修与苏轼的禁体诗是禁体物语文学中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致力于欧、苏禁体诗在宋代的接受研究,主要包括创作与评论两大类。通过对相关诗作、诗话等材料的梳理与分析,寻找欧、苏禁体诗在宋代的流传中所呈现出的多样化特点。第一章研究欧、苏禁体诗在创作中的沿袭与演绎,分析禁体诗的产生背景,梳理欧、苏禁体诗在宋代流传的特点,并阐明在演绎中所呈现出种种特殊现象的原因。宋初诗人创作大量雪诗并于诗中有意禁体物语、以赋为诗的创作实践对欧阳修作禁体诗所起到的影响不容忽视。宋代仿效者因曲解“于艰难中特出奇丽”的诗学精神,刻意求难、求奇,使禁体诗创作呈现出“似难实易”的创作趋势。南宋以来,随着诗风的转变,诗人们的创作动因从“因难见巧”转为“遇物而奇”,由此使禁体诗中描写景物的比重逐渐超过铺叙人物行动。第二章研究欧、苏禁体诗创作与禅宗的互动影响,分析异质的佛禅观对欧阳修、苏轼禁体诗创作产生的不同影响,阐明宋代禁体诗与禅僧诗之间交互影响的关系。禅宗说话对欧阳修禁体诗的影响较为隐晦,二者在体物手段上极为相似,但在语言内部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自苏轼起,宋代禁体诗创作在不同程度上为禅宗说话所濡染,主要表现为:关注僧人在雪中的活动、引用禅宗语词、化用公案语录说禅方法。此外,在语言和诗风上,宋代禁体诗对禅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表现为禅僧效仿欧、苏禁体诗,禅僧诗逐渐濡染士大夫之风,“蔬笋气”渐少。随着禅、诗合流的风气渐盛,禁体诗的语言方式还影响到禁体词、曲、赋乃至一般咏物诗的创作。第三章研究欧、苏禁体诗在评论中的流传与影响。宋人在禁体诗与咏雪诗等诗歌创作中追慕、称引欧苏雪诗风流。同时,宋代诗话类著作详细记叙了欧、苏禁体诗的创作故实,并在诗歌理论层面逐渐明确禁体诗的创作规范。作为诗法而存在的禁体规则在南宋逐渐走向成熟,其诗法地位获得较大的提升。以赋为诗、求新求变的禁体诗体现了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自宋以降,随着诗歌风尚的几经转变,后世文人凭借自身对诗歌的喜好做出判断,欧、苏禁体诗也因此遭受“钓奇立异”等批评。无论是对欧、苏禁体诗的创作效仿,或是对其进行称引、批评,实则都是对诗作的一种接受,都直接参与了诗作意义与价值的创造与阐释,促进了欧、苏禁体诗的传播,构建了欧苏雪诗风流的文化记忆。
其他文献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包括刑法与环境法在内的现代法治手段具有内在需求。分析表明,中国刑事司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率较为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刑法与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增加及其中厨余垃圾占比的提高使得厨余垃圾处理问题迫在眉睫。厌氧消化可生产可再生能源,是固废处理的较优选择。目前针对高含固厨余垃圾的单相厌氧消化
圣彼得堡悖论是关于不确定性和无穷决策问题中令人头痛的一个.虽然效用递减论、风险厌恶论、效用上限论和结果上限论都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消解这一悖论的有益尝试,但它们并没
生态环境损害与环境侵权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法律关系。生态环境损害制度是我国环境法的新规定,学界、司法界对生态环境损害制度研究不足、认识不一,影响了司法适用和法制统一。
杆状病毒作为杀虫剂应用,已成为生物防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但杆状病毒相对低的毒力和较长的杀虫时间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文中就杆状病
近日,学校准备推荐一名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学校全体教师表现出了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为这位教师听评课、提建议、准备材料等等,包括这位教师在内,大家忙得不
现阶段,在我国存在着地产行业库存量大、存货周转率低、资金回收速度慢的现状。在2017年末,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居民住宅房、商业用房的库存到达了71853万平方米的历史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