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当前童年危机的现状出发,着重从成人与儿童的关系角度探讨了童年危机的原因,即成人如何认识理解儿童和童年,影响着儿童当下童年的生命生活状态。成人与儿童的主客分立的对象关系、两极分属的鸿沟、文化价值上的冲突都在影响着成人对儿童及童年的理解。同时,成人对童年的矛盾态度、童年概念对成人主体的排斥,在加剧童年危机的同时,也使成人自身深陷困境。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有助于摒弃成人对儿童的对象性的把握方式,使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在某种相同性和相通性的媒介中接近统一呢?童年是每个成人都曾经历的生命阶段,也是儿童正在拥有和建构的生命状态,童年为成人理解儿童和重建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童年具有双主体特征和原型特征,为成人和儿童提供了共享的平等的连结,同时,童年是生命的深根,是一种文化特质和精神意蕴,为成人回归童年提供了基础和必要性。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成人对儿童的理解需要主体的平等和视域的共享,童年作为成人与儿童的平等、共享的连结,与理解的条件相一致。由此得出结论:童年是成人理解儿童的一种可能途径。在学理论证的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以童年为中介的理解方式在生活实践中可能的应用。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以童年为中介的回归不仅需要唤醒成人的童年,也需要尊重当下儿童的童年。成人要理解儿童,领悟儿童的所思所想,就要与儿童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就要把自身的经验纳入最普遍的童年中,并在平等的对话关系和童年体验的共享中与儿童共同生活。这种关怀和理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成人与儿童的对象关系,弥补了成人研究者局外人的研究视角的缺陷,使成人通过自身的童年关怀儿童当下的童年,为成人理解儿童、观照童年及深化童年生命注入生机。这既是成人已逝童年的唤醒,也是儿童当下童年的去蔽,既是成人自身完整性的获得和心灵困境的救赎,也是理解儿童、珍视童年的一种有益的努力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