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本为詹福瑞先生所著的《中古文学理论范畴》第三章的第一、二小节。《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以中古时期文学理论范畴作为研究对象,全书分为四章,主要阐述了文德、文术、文体、文变四大理论范畴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翻译作为跨文化活动,其难点不在两种语言形式上的差异,而在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是一部专门研究文学理论范畴的专著,其中涵盖了大量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专有项。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较大,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着大量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在翻译时往往很难从目的语中找到其对等词,因此,英译过程中会出现文化信息缺省、认知理解差异、隐含意义不明等问题,从而造成理解与翻译上的困难。本文简要介绍文化专有项相关理论后,依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探讨了文化专有项的英译,旨在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本报告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翻译任务描述,简要介绍了翻译任务来源、内容、意义和要求;第二章为译前准备,涉及原文本分析、平行文本阅读及翻译工具的确定;第三章为过程描述,主要介绍了译中译后两个阶段;第四章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核心,笔者首先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概念及其翻译评价标准、文化专有项的定义及翻译策略,随后阐释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文化专有项翻译的可行性,最后,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运用音译、直译、同化、绝对泛化、文内解释、文外解释、删除等七种翻译策略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专有项的英译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上述翻译策略的适用条件,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双语对等。第五章总结了译前准备的重要性、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的指导意义以及译无止境但有道可循等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