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建筑与英国哥特小说互文性研究:1764-1820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特”是一个对西方美学、政治思想、社会风尚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内涵丰富,通行于史学、建筑、文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作为文学术语的“哥特小说”特指18世纪中后期始于英国的一种文学体裁。此类小说多以中世纪古堡、修道院为背景,采用超自然元素以及重重设置的悬疑来营造神秘、恐怖的氛围。小说人物高度模式化但情节复杂,故事往往涉及暴力凶杀、谋权篡位、阴谋复仇以及乱伦、强奸等题材。  长期以来,哥特小说因过度强调感官刺激,趣味低俗,无益于道德教化而被排除在主流文学之外,其文学价值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受到西方学界的关注。但早期哥特研究多属于概括性评述,侧重于梳理此类小说的传统模式与构成要素,对小说文本深层意义的分析尚未真正开始。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文学批评与研究范式的转变以及文化视角对文学研究的介入,传统的文学研究范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长期被忽视的范畴纷纷成为文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和独立分支。  当代西方学界多采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批评理论对哥特小说呈现的文本特质和意识形态问题予以了广泛而深入的考察,哥特研究随之不断衍生,出现了诸如“女性哥特”、“帝国哥特”、“后殖民哥特”、“后现代哥特”、“酷儿哥特”等哥特亚类。研究对象也由最初的18世纪哥特经典作家及其作品扩展到采用哥特手法创作的现代作家及相关作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以哥特小说中的空间或建筑场景为主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尽管这些空间场景自哥特小说诞生之日起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被视为此文类最显著的标识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即使在颇为成熟的西方哥特研究中,关于哥特小说建筑空间的研究论著也十分有限,较有价值的成果是1990年出版的曼纽尔·阿吉雷(Manuel Aguirre)的《封闭空间:恐怖文学与西方象征主义》(The Closed Space: Horror Literature and Western Symbolism)。而将哥特小说与哥特建筑并置起来,考察其内在关联的系统研究更为鲜见。在目前笔者所收集的文献资料中仅有两部论著明确强调并着重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它们是法国作家莫里克·莱维(Maurice Lévy)的《英国哥特传奇:1764-1824》(Le Roman Gothique Anglais,1764-1824)(1968)与琳达·拜尔·贝伦鲍姆(LindaBayer-Berenbaum)的《哥特想象:哥特文学与艺术的扩展》(The GothicImagination: Expression in Gothic Literature and Art)(1982)。我国2008年的1篇硕士学位论文——《哥特建筑和哥特文学的融通性研究——从哥特建筑的角度看哥特小说〈呼啸山庄〉》是国内对此问题的首次探索。  事实上,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有着天然的联系,正如二者在名称上所体现的亲缘关系,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同属于哥特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尽管哥特建筑始于12世纪,是欧洲中世纪文化、宗教精神与美学思想之物化,而哥特小说则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中衍生出的一朵奇葩,二者在时间和性质上看似相去甚远。但“哥特”作为一种审美趣味和文化现象在18世纪英国悄然兴起,并迅速蔓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哥特复兴运动。哥特复兴为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的并置创造了历史契机。建筑上哥特风格的复兴与文学中哥特小说的出现和流行受同一思潮与审美观念之影响,体现了相同的审美诉求与时代精神。其次,较之于绘画、音乐等其他哥特艺术形式,哥特建筑与哥特文学存在着更大的相关性。哥特建筑是哥特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显性标识,小说往往以建筑命名,而建筑本身也取代人物成为作家和读者关注的焦点。小说中的建筑是哥特小说家极具想象力的虚构之物,但与现实中的哥特建筑密切相关。这些幻想的建筑将哥特建筑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以极为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并通过改造、变形使之成为表征历史当下的有效工具。此外,小说中的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学功能,它们不仅奠定了特定的文学基调,也参与人物塑造,推动叙事的发展。哥特小说与哥特建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实现了充分地互动。  哥特小说与哥特建筑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为二者的并置研究提供了合法依据。本文尝试运用互文性理论与方法对哥特建筑和英国哥特小说进行跨学科研究,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等方法与视角,分析哥特建筑在哥特小说中的特殊意义与文学功能,同时也剖析哥特建筑与哥特文学在美学层面上的共性。  在研究对象方面,本文所考察的哥特小说明确限定为1764年到1820年出版的英国哥特小说,具体文本涉及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的《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1764)、威廉·贝克福特(William Bechford)的《瓦塞克》(Vathek)(1786)、安·拉德克利夫(Ann Radcliffe)的四部小说《西西里传奇》(A Sicilian Romance)(1790)、《森林传奇》(The Romance of the Forest)(1791)、《尤道弗的神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1794)、《意大利人,或黑衣苦修者的忏悔》(The Italian, or the Confessional of the Black Penitents)(1797)以及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Matthew Gregory Lewis)的《修道士》、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弗兰肯斯坦,或现代普罗米修斯》(Frankenstein, or TheModern Prometheus)(1818)和查尔斯·罗伯特·马图林(Charles Robert Maturin)的《漫游者梅尔莫斯》(Melmoth the Wanderer)(1820)。  本文除绪论与结语部分,分为四章。  绪论主要论证了对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进行互文性研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阐述了互文性理论与方法对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突破与创新。同时对国内、外哥特小说研究状况加以梳理,进一步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所在。  第一章将哥特小说与哥特建筑放置在整个“哥特”语境中进行考察,对西方哥特文化予以总体概述。第一节通过梳理“哥特”概念在西方历史文化中的演进,表明其内涵的丰富性与时代性。第二节对建筑、绘画、文学、音乐、影视等哥特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加以历时与共时的考察,分析各艺术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与传承,从而挖掘哥特艺术的本质特征与共性,为小说与建筑的并置奠定基础。  第二章把哥特小说与哥特建筑还原到18世纪英国早期哥特复兴运动的历史语境之中,探讨催生建筑上哥特时尚与文学中哥特小说兴起的文化思潮与美学观念,阐明二者并置的历史前提。第一节分析哥特建筑在英国复兴的内在机缘与表现,重点讨论引发哥特趣味的美学观念的变化。第二节论述促成哥特小说兴起的文化与文学因素,表明18世纪英国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为文学与建筑上哥特趣味的形成提供了丰厚土壤。第三节通过对英国哥特复兴运动领军人物霍勒斯·沃波尔与威廉·贝克福特的个案分析,探讨哥特建筑复兴对哥特小说的直接影响。二人在现实中构筑了哥特大厦,又在小说中编织了哥特传奇。这些砖石构建的哥特建筑不仅在文学虚构的哥特世界中留下印迹也成为后者的灵感源泉。  第三章立足文本,详细解读哥特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典型建筑意象,考察小说家如何对现实中的哥特建筑加以吸收、改造使之成为表征历史当下的文化象征,同时深入分析建筑空间在文学文本中的功能意义。第一节以安·拉德克利夫小说中的城堡为对象,从女性主义与精神分析的批评角度对城堡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加以剖析,并结合哥特小说的生产与消费特点,揭示小说中城堡意象对现实的隐喻,表明哥特小说家以中世纪城堡来置换中产阶级家园,从而有效展示了18世纪中产阶级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第二节以拉德克利夫与刘易斯笔下的教堂与修道院为对象,分析这些宗教建筑所体现的意识形态话语。摇摇欲坠的修道院与废墟在奉行新教主义的英国具有鲜明的政治与宗教寓意,它们是反天主教情结与英国民族主义意识的体现。第三节分析小说中哥特空间的文学功能。这些由城堡与修道院构筑的哥特空间在哥特小说的人物塑造、叙事发展、渲染氛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章将建筑文本化,探讨阅读建筑文本与文学文本的相通性,论证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在精神与美学层面的呼应。第一节对哥特建筑的美学特征与哥特小说的文学特征分别加以归纳概述,指出二者在浪漫主义精神气质上的契合。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从动力、崇高、怪诞三方面具体分析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在美学层面的共性,使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的对话达到新的高度。  结语部分重申本文对互文性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实践,强调该理论与方法对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推进,同时也进一步指出“哥特”作为西方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概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哥特小说作为表达当代西方生存状态的有效途径尚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本文加注两则附录提供了部分世界知名哥特建筑的图片和1764年到1820年间英国出版的哥特小说名录以便读者对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以及二者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重要价值有更直观的了解。
其他文献
期刊
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们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实例,从不同角度谈谈小学美术激趣教学。一、走近生活,培养创作兴趣小学美术激趣教学可以从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目的探讨生草乌及清蒸草乌的遗传毒性。方法应用鼠伤寒沙门菌体外回复突变试验(Ames)和彗星实验(Cometassay)对生草乌及清蒸草乌的遗传毒性进行研究。结果生草乌Ames试验中TA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最近,英国托基的摄影师薇姬·鲍尔特通过数字摄影技术,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她表示,一开始孩子们来到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穿上漂亮的衣服,会大喊“我不想微笑,我只想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