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手稿》中人的异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zhaotong12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立足于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视角对《巴黎手稿》(包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的人的异化问题进行研究。首先,论文揭示了马克思所使用的“异化”概念的历史性内涵。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异化”概念及其辩证法,把世界历史的发展理解为人通过自身的对象性活动而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过程。人将自身潜在的本质对象化为现实的“作品”,再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占有来完成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过程。人使自身的本质对象化是一个自发行为,当人自发地使自身的本质对象化,但尚未能够自觉地占有自身的对象化本质之时,人反而被自身的对象化本质所占有和支配,这就是人的“异化”状态。人的“异化”及其扬弃是历史性、现实性的概念,必须在人的自我实现的历史过程中予以理解和把握。其次,论文分析了马克思所使用的“类存在物”概念的社会性内涵。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类存在物”,这是认识人的自我实现过程的出发点。马克思借用了费尔巴哈的“类存在物”概念,但赋予了这个概念新的内涵。“类”既可以理解为“抽象的类”,即具有共同性的个体被归纳而成的“集合体”(这是费尔巴哈式的理解),也可以理解为“现实的类”,即在现实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个体所构成的“共同体”(这是马克思的理解)。“抽象的类”与“现实的类”有着显著的区别,前者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后者是不依赖于抽象思维的现实存在。马克思把人看作“类存在物”,就是把人看作社会存在物。劳动作为人的类特性,最为核心的意义并不在于它作为抽象的“共同性”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而在于它使人能够在与他人相互补充的现实关系中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存在。劳动是人的类生活即社会生活,是人在社会中存在的方式,是人与社会之间现实联系的“纽带”。第三,论文从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视角阐述了“人的异化”的内涵。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自发地将自身的社会性本质对象化为社会存在和社会力量。当人还没有自觉地占有自身所创造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力量的时候,人反而被社会存在和社会力量所占有和支配,这就是人的异化状态。人的异化状态是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只有把人看作社会性存在,只有从人的社会关系的角度,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只能是在社会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会发生。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作为一个统一体而产生,也将作为统一体而被扬弃。从社会性和历史性视角理解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是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家的超越。最后,论文从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视角阐述了“人的异化的扬弃”的内涵。政治解放并不是人的真正解放,不是人的异化的真正扬弃。人的异化的扬弃,是人积极地占有了自身所创造出来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力量,使人现实地成为社会的主体,使社会及整个对象世界都成为人自身的一部分,最终完成人与社会以及人与整个对象世界的统一。
其他文献
对于行政组织来说,行政沟通是它赖以存在、得以运行的基本前提和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对行政系统的作用就像神经之于生命有机体。良性互动的行政沟通能使整个国家的行政系统高度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中学生物理能力的实践研究。在研究中,选择两个对等组,并在为期半年的教学中对实验组进行原始物理问题的渗透教学。然后通过后测,比较这
PID控制是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式,但它对含变化参数的模型控制效果不理想。为了使舰船柴油机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在传统PID控制的柴油机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加入模
胰岛素抵抗(IR)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IR及高胰岛素血症是PCOS患者代谢异常的基本特征,也是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的主要特征之一。肥胖型PCOS患者高
提高导弹作战性能的重要一步就是发展导引头技术,提高导引头的性能。合成孔径是用于导引头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高技术。它利用了脉冲压缩技术和合成孔径技术,将距离和方位分辨
为了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库尔勒香梨生产中的施用效果,以20年生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就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果实性状与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
意大利古典歌曲《Caro mio ben》,中文译名《我亲爱的》,《Nel cor piu non mi sento》,中文译名《我心里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是两首被广泛传唱的非常优秀的著名意大利古
本文对五代王处直墓壁画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章讨论了王处直墓壁画所反映的美术史上的几个问题;第二章从丧葬观念入手,探论了该墓的营建者王都的个人意愿在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其关键在于国民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大量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通过教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