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女性艺术一直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出现了很多重要的女性艺术家,她们以独特的生命感受和语言方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些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女性艺术家都不约而同的通过编织的语言方式来创造作品。虽然这不是一个绝对现象,但却普遍存在。虽然大多数女性艺术家并没有刻意追求“女性”标识,但倘若把她们的作品与男性艺术家相比较,其差异特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我们是否有必要刻意去寻找女性艺术家特征或者去做一个对象化的性别规范?以此来划分男女艺术家的版图?在女性艺术家自身的创作过程中,尽管没有刻意强调女性身份,但却在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某种具有符号化的表达方式。这与她们自身的创作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冲突。这种冲突体现在自然而然的编织世界与身份认同被对象化、被客体化。虽然在当今社会女性常常被对象化,但一定程度上也来自女性艺术自身的设定。文明的进步使社会总体上对女性生活工作予以了一定的保护和关注。然而,由于这种过分关注,实际上,又把女性艺术家推入了一个孤立的、被对象化的“女性”范畴。当我们一看到编织作品便马上与“女性”艺术家相联系。事实上,这种先入为主的界定,无疑不知不觉已将它归入了一个狭隘的框里。而缺乏相对客观的学术和欣赏层面的判断。不会像看一般男性艺术家的作品时,认为这是一位艺术家,我们面对的是作品而无需界定其性别。更没有任何展览以强调男性艺术家的性别而命名,就像我们常看到的“……女性艺术家展”。今天有很多展览是基于女性性别的差异来组织和策划的。在一个男女空前“平等”的社会状态下,无论男女艺术家,他首先面对的是艺术本体,而不在于将某一方对象化。然而,这个似乎已经在女性艺术中解决了的话题,仍然成为女性艺术活动不可绕行的争议。本文通过编织这样一种女性艺术家普遍运用的表现方式入手,试图从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方式、方法与符号化表达之间的冲突进行分析,论述在当代语境下过分的女性保护和将她们对象化,实际上所显现的依然是伤害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