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是我国的文化宝藏,具有巨大的价值。最近几年,国学热悄然兴起,全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学习国学,很多学校也顺应形势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了诸多国学的成分,比如读经、诵读比赛等,搞得如火如荼。小学是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的最佳阶段,抓好这一阶段的国学教育,对孩子养成优良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应该以古代蒙学为主。我国有非常丰富的蒙学教材资源,比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这些童蒙读物有很多方面值得小学生学习和力行。语文课理应成为进行童蒙养正教育的主要平台。然而,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蒙学教育进行得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搞得轰轰烈烈,却成效甚微。在总体上,很多学校在进行蒙学教育时,没有遵循小学教育规律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水平,没有充分考虑蒙学教材的特点,缺乏规范的模式和体系,主观性和随意性太强,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急需要一套系统完整的蒙学校本课程来为小学语文蒙学教育服务。因此,本文打算在国学热的大背景下,分析小学阶段蒙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包括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对智慧和人格的养成、对家庭社会和谐等三个大的方面。教育要以教材为依托,教材是教育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载体,因此,本文对比当前烟台市小学使用的鲁教版语文课本,简要分析蒙学教材的教育价值及不足之处,旨在扬长避短,吸取其优秀的方面。在探讨了蒙学教育意义,分析了蒙学教材价值的基础上,再重点结合烟台市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探讨如何有机融入蒙学教育,构建系统完整的蒙学校本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原则、教材体系、实施模式、课时分配、评价机制等五个大的方面。首先,为了不偏离教育的初衷,本文制定了诵读为主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七项原则,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一切工作将以此为基准。其次,教材是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教材将不能称之为课程,因此本文从三个层面阐述了教材的开发问题。第一,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本身就编入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古诗词、成语故事等,但比较零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第二,古代流传下来了很多经典的蒙学读物,我们可以稍加改编拿过来使用,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知识水平,选用不同的书目,形成合理的教学梯次。第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自主编写教材,比如《小学生必备国学常识》《<百家姓>的故事》等。再次,教材定好了以后,就要设计课程实施的方案。笔者拟定三种模式:可以单独设立一门蒙学课程,所有学生必修。也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让课程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最重要的一种模式是通过语文课上的渗透来进行,从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方方面面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这应该是最经常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另外,课程的实施需要充足的时间来保证,除了日常的语文课之外,笔者认为每周应该至少用两课时来保证课程良好地实施。最后,需建立一套严格而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来检测学生学得效果如何,本文提出了几种适合小学生的评价方法,例如成长记录、诵读比赛等。笔者自知研究得非常粗浅,愿更多人参与到蒙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来,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