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被对异重流动力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F2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重流,通常是指流体和环境水体之间由于密度差异而驱动的一种流动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异重流从产生到消失,运行距离较长,运动过程如果遇到水生植被,会对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水生植被常见于湿地及河口环境中,植被存在会改变异重流的运动特性,进而影响湿地及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的多样性及居民的生活环境,故研究此课题对保护湿地及河口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采用两台相机从侧视及顶视记录开闸式异重流三维运动形态,通过重复性实验分析异重流头部位置、速度、高度及角度的不确定度,其中不确定度采用变异系数衡量,并研究与异重流三维运动的关联性。由实验顶视图结果可知,异重流头部位置存在横向差异,因此异重流的运动的确存在三维现象。异重流横向扩散不均匀和水槽边壁摩擦阻力的差异是造成异重流存在三维运动现象的根本原因,而不确定度正是因为异重流三维运动的存在,这与实验观测到的异重流头部平面形态由波瓣(lobes)和沟裂(clefs)组成的现象一致。实验表明,在所研究时刻及盐度下头部位置、速度、高度和角度均服从正态分布。当异重流处于加速阶段,头部位置和速度的变异系数随时间迅速递减,而减速阶段则维持在定值附近,并且变异系数均小于6%;头部高度和角度的变异系数在运动过程中始终维持在定值附近。由本实验结果可得,异重流自身三维运动现象所导致的头部位置或速度的不确定度,约等于平均头部位置或速度的5-6%。而后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异重流的运动过程,并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得到局部流场构,分析刚性植被、草本植被及底床粗糙度对异重流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异重流运动过程仍然分为滑塌阶段和自相似阶段,并且植被和粗糙底床可以显著减小异重流滑塌阶段向自相似阶段转换点的大小,但对滑塌阶段的头部速度影响不显著。异重流在流经刚性植被时,存在半椭圆形轮廓和三角形轮廓两类;若流经浸没式植被时,如果植被密度较小,异重流头部速度受植被高度影响不显著;若植被密度较大时,头部速度受植被高度影响显著。当无量纲植被高度(植被高度与水深比值)为0.21而且植被密度为18.0%时,异重流会同时沿着植被上方及植被间运动,由于植被上方的异重流密度较植被内的密度大,因此会产生瑞利-泰勒不稳定性。此外,异重流在植被区域流动的掺混系数随头部位置增大而减小,掺混系数较无植被情况小。在流入浸没式植被后,异重流会以植被顶部为新的“底部边界”,形成负涡度带,但在异重流的上部仍与环境水体发生掺混形成正涡度带;同时也表明植被会减缓异重流运动速度,进而降低正涡度带的强度,并且植被密度与正涡度的抑制程度成正相关。异重流在流经草本植被(长度30 cm,高度3 cm)时,大部分异重流在植被顶部向前运动,流过植被后依然保持典型轮廓,呈现一个先加速、后匀速、然后迅速减速、最后缓慢线性减速的运动过程;流经草本植被(长度80 cm,高度6 cm)时,大部分异重流阻挡于植被后方,仅有少部分异重流流出植被后缓慢向前运动,呈现先加速、后匀速、然后迅速减速,最后缓慢运动的过程。异重流在流经单侧分布植被时,异重流横向掺混速率与头部位置和速度呈负相关,但递减速率逐渐减小。异重流流经浸没式单侧植被时环境水体迹线场散乱,而流经非浸没式单侧植被时迹线场比较规则,均一性强;且异重流断面能量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能量峰值与植被高度呈负相关。异重流在粗糙底床运动时,弗劳德数在滑塌阶段变化不显著,而在自相似阶段呈现递减趋势;掺混系数随头部位置和理查森数增大均呈现递减趋势,而粗糙底床可以加强掺混,增大掺混系数,下界面由于底床无滑移条件和底床流场结构的多方向性形成正、负涡度带交错的现象,并且异重流剖面速度峰值会出现抬升现象。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有植被的河口及湿地区域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泥沙淤积等领域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单孤立波在斜坡上的爬高在水波动力学领域是经典课题之一,目前有大量实验研究了单孤立波的爬高,考虑破碎和非破碎的孤立波爬高经验公式多次被提出并修正。实测资料显示海啸波
板料渐进成形是一种新型的无模柔性成形技术,在钣金件的小批量、多样化加工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与传统的冲压成形相比,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板料成形性能。而双点渐进成形通过两个工具头的协同运动,大大提高了局部控制的灵活性,可以成形具有复杂凸凹特征的零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5332)的支持下,主要对单层板双点渐进成形过程的回弹和叠层板的渐进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与实验
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内部人口膨胀,机动车数量也是爆发式增长,给地面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地铁交通的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但是地铁交通中的关键部分一般位于城市繁华地带或大型商业区,而该地区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一旦地铁建设过程中基坑出现问题,将会对周边区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并分析监测数据,预测基坑及周围环境未来沉降趋势,以指导施工和预防基坑
鉴于甘油解反应的高效低成本优点,甘油解反应是制备甘油一酯(MAG),甘油二酯(DAG)的主要反应途径。DAG是天然植物油脂中的成分,它本身具有特殊的代谢特征和生理功效而成为近年来油脂研究的重点。尽管酶催化制备DAG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固定化以获得高效催化制备DAG的固定化酶仍然是研究的热点。通过载体修饰后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可以改变酶的性质。多孔有序材料(OMM)作为脂肪酶的固定化载体可以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材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功能多孔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丰富以及功能可调等性质而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催化、吸附分离、药物传输以及生物传感等领域。但是,MOFs存在机械强度低、水热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MOFs材料的工业应用。尤其是具有弱金属-配体配位键的MOFs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受到水的影响而导致性能下降。近来年,制备MOF
目前,在我国东部盆地陆相古近系泥页岩层系中,油气显示井众多,但仅有少数的井出现工业油流,这可能与我国陆相页岩油富集分布规律和经济可采条件的复杂性有关。本文选取潜江凹
异构化技术使得FCC汽油烯烃含量降低的同时辛烷值得到保持或提升。目前烯烃骨架异构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C4烯上,戊烯研究较少,且大部分采用的分子筛簇模型,鲜有的采用周期性
奈必洛尔是第三代β1受体阻滞剂,因其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药于1997年在德国首次上市,1998年在英国上市,并于2007年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
井下油套管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受复杂载荷作用和恶劣的井内流体介质冲刷腐蚀等作用,易于发生密封失效或穿孔而导致流体泄漏,引起油套管环空带压,对油气井安全带来威胁;及早准确发现井下油套管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防止恶性事故发生已成为油气开发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开发油套管泄漏声波地面检测技术的需要,研究泄漏声波信号处理方法,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自行研制的油管泄漏声波地面检测系统进行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居民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亟需解决,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开展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在线检测以及定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飞秒激光等离子体丝(飞秒细丝)烧蚀土壤喷射颗粒的时间演化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飞秒细丝-纳秒激光诱导土壤等离子体光谱特性,并利用飞秒细丝-纳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Filament-ns 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