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设想的快速发展,商品房已成为住宅的主流。在住房改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由此形成。它成为当今物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规则的存续延长了房屋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使房屋的价值得以保留甚至有向上发展趋势。然而,随着大量住宅逐步进入大中型修缮期,其不完善的瑕疵开始显现,相关的纷争只增不减。通过不断的分析研究,这笔资金存在监管制度不完备、法定决策方式无法进行、资金流动使用率低、再筹集制度不明确等迫在眉睫的障碍。显而易见,这些阻碍的存在影响了这一规则的发展,影响到小区内众多业主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地方管理层面对民众各类事物的管控。因而,本文在坚持以权利为本位的标准上,并结合各地已有的成熟经验,从归集、使用和监管规范三个层面创设性提出些许的建议。第一章住宅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的基本理论。首先,研究其起源、立法演变及其权属等,对这一制度做出最基本的解析,其是对特殊用途资金的规范。这笔资金特殊之处在于它仅维护特定主体的利益,用于房屋共用部分、设备设施在保修期满后进行维修、更新和改造。同时,对涉及该制度的现行立法进行评析,归纳并总结立法规定的优劣,从法律层面深剖这一制度存在的意义,通过纵深来增加对该制度的理解。第二章住宅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困境。本章从该笔资金的归集、使用和监督管理三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一规范在实务中存在的不足。包括归集主体、标准和方式的不合理,再筹集缺失等;使用中“双2/3”阻碍、审核程序繁琐复杂、特殊使用立法不详尽,业主知情权无法保证等;监管上政策滞后、管理主体不明确、缺乏高效的监管等,并对问题的出现进行原因分析。第三章住宅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的完善。本章针对上述涉及的三方面问题,运用法学基本理论,结合地方实践,探索性的提出了要合理选定专户管理银行,明确归集的主体方式和标准,完善再筹集制度,强化业主的法律责任和设立资金的特殊使用、优化表决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构建政府主导、银行服务、业主参与的新模式,保障其保值增值,以及引入第三方专业监管等建议。对于这一笔特殊资金的运行规范,各国及各地区均做出法规管制。本文采取对比分析的研究手段,总结实践中取得的良好效果,使本文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从其基础理论作为一项切入点,将其与国家现行有效法律规范、实务等有机的结合,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议,以期其能够达到物尽其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