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辉祖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ccc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辉祖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一位名人。他在地方行政幕府佐治长达三十四年,持正不阿,擅长断狱,是名闻全国的“绍兴师爷”;后为州县官五年,勤政爱民,政绩斐然,是一位难得的清官良吏;他又勤于治学,尤邃于史,又是一位著述宏富的著名学者。汪辉祖集名幕、循吏、学者等多种身份角色于一体,在当时尤其是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用历史的眼光看,汪辉祖一生主要成就有二:一是总结佐治为官的丰富经验,撰成《佐治药言》、《学治臆说》等多种官箴书。这些著作,对清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方法作了很好的阐发,构建了一个为官从政的理论体系,成为清代后期官幕必读之官场指南,对于地方政治及其实际运作有很大影响。二是编撰《元史本证》、《史姓韵编》、《九史同姓名略》等多种史学著作,在史学上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数种正史姓名学专著,嘉惠学界,功劳甚巨,实属难能可贵。 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汪辉祖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成就,旨在通过对汪辉祖这一“绍兴师爷”的典范的剖析,为清代幕府制度与幕友的研究,提供一个典型个案的考察。全文共分七章,凡二十一万字。 第一章阐述了汪辉祖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清代幕府制度的产生、特点与绍兴师爷的兴盛原因,简介乾嘉时代的政治风气、吏治、幕道的变迁,揭示乾嘉考据学风的特点以及汪辉祖的师友交游情况。 第二章,分家乡家世、佐治生涯、湖南为官、归里家居、学术活动五个部分,详细介绍汪辉祖的生平事迹。除了展示汪辉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之外,对其学术活动、学术思想、著述情况也作了概述。 第三章,从入幕宜慎、律己立品、尽心事主、亲民便民四个方面,分析汪辉祖的幕学思想。 第四章,将汪辉祖的吏治思想,归纳为清廉自律、以民为本、事上接下、谨身勤政四个方面,一一进行评述。 第五章,分析汪辉祖调处息讼、爱民省事、法贵准情等法律见解。 第六章,论述汪辉祖的学术成就。汪辉祖勤于著述,硕果累累,这是清代其他职业幕友所不能企及的。汪辉祖所著《元史本证》,在元史学上具有重要地位,所编史学姓名工具书多种,极大地便利了史学研究。此外,汪辉祖在著述年谱、家训以及文学、文献学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就。 第七章,探讨汪辉祖的人生哲理,这是其为人处世的思想基础。汪辉祖相信天道宿命与因果报应,同时,强调人在自为,守身律己,奋发向上。 本文首先揭示汪辉祖所处的时代背景,勾勒其人生轨迹,展示他的行为表现;其次阐明他在行为背后所依据的幕学、吏治、法律思想;然后,评介他的学术成就;最后,总结汪辉祖言行思想的基础,即其人生哲理。结束语部分,对汪辉祖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缺失作了评述。汪辉祖的言行事迹和传世著作,为他赢得了生前身后的声名。
其他文献
该文以鄂东的新洲县为个案,对该县1949~1983年间的地权变迁问题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全文由绪论、结束语和四章正文构成:绪论主要阐述选题依据、探讨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现
本文采用了以时间为经纬,人物为灵魂的方式,来构造论文的整个框架,并细细梳理致公党早期发展历程中的三个主要转变过程。第一是由秘密会党组织(海外多称洪门、致公堂、义兴会等)
诏令作为非经史臣改写的史料,往往更能较具体而真实地反映封建帝王的思想意识。纵观北宋帝王诏书,不乏有关农业、生态问题的合理见解和政策性引导。本文在概述北宋诏令中重农
本文对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倾向进行了研究。文章应用社会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史料尚存有研究余地的色目人家族以个案切入和类型分析相结合,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
本文对阎锡山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论述。文章共分五个部分:引言部分,考察本选题的先期研究状况、界定研究的范围、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一章主要从早年求学经历、社会经历
摘要: 这篇论文回顾了基于超结构光纤光栅的光学编解码器在保密光通信与光分组交换系统中的应用。基于超结构光纤光栅的光学编解码器能够被当作光学码生成器及解码器件提高光通信的安全性,并且能够被用作光标签生成器及识别器同时生成及识别一组光标签。器件良好的性能使得该器件能够在光通信及信号处理中保证无误差。  关键词: 超结构光学光栅; 编码/解码技术; 保密通信; 光分组交换  中图分类号: TH 741文
晚清的内忧外患促使中国教育从传统科举向新式学堂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向西方学习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日本作为中西学交流沟通的中间媒介,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新思想、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