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士人指受过教育、致力于入仕为官的男性。洛阳士人遗言即指葬于洛阳地区的士人的遗言。唐代洛阳士人的遗言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归葬、改葬类遗言、薄葬类遗言以及价值观类遗言是洛阳士人遗言中具有共性的内容。归葬和改葬遗言显示,士人出于对洛阳悠久历史的向往和优越现实条件的追求,会在徙家洛阳后在此建立新的家族墓园;此后,洛阳作为先茔所在地,让遵奉孝道伦理和家族观念的士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坚持完成归葬。洛阳士人的归葬和改葬遗言体现出其对洛阳的强烈认可,这种认可源于东都洛阳的丰富资源对士人家族“中央化”和身份“官僚化”所起的推动作用。洛阳士人的薄葬遗言显示,在唐代踰礼厚葬盛行的背景下,入殓衣服、棺椁、陪葬品和丧仪等在礼制规定中的权宜之处是士人观念中薄葬的具体体现。洛阳士人的个人观念、盗墓事件的警示作用和经济实力可能会促使士人临终遗言薄葬。面对高额的归葬费用,宦游士人可能会选择遗言薄葬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达成归葬诉求。唐代洛阳士人价值观类遗言包括自我评价、训子以及对墓志做出安排等内容。遗言显示,在生者世界与死后世界中,洛阳唐代士人群体的自我定位在大体迎合“官僚化”趋势的同时,仍具有个人特点,在社会普遍观念与个人之间达成平衡。上述三类遗言体现了唐代洛阳士人群体从家族、家庭再到个人面对“中央化”、“官僚化”趋势之下的社会变迁所做出的回应。唐代洛阳士人的个性遗言是士人经历和身份的体现;士人遗言与其妻子及处士、武人遗言的对比显示出士人身份的独特,完善了我们对唐代洛阳士人遗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