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165例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揭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临床研究以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我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侯进行描述性分析,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与结论:临床研究通过对165例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回顾性调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如下:1、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发病有一定的年龄、性别、职业倾向,年龄41-50岁为多;性别以男性为主;职业以普通职员和无业人员为主;而肝硬化是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高危因素;HBV的病毒复制是加重肝损害,诱发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原因之一;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中,与季节、吸烟都无明显关系,但与过度劳累、思虑、饮酒有一定的关系;2、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症状体征中身目黄染、尿黄、精神不振、纳食减少、食欲减退、厌油、语言低微、少气懒言、胸胁胀痛、恶心呕吐、腹胀、口干口苦、口渴不欲饮、寐差多梦、身体消瘦、腹部膨隆、蛛丝赤缕、朱砂掌等18个症状体征可以作为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舌象以舌质红、舌质暗、舌质瘀点、舌体胖、舌有齿痕、舌苔腻、舌苔黄、舌苔厚、舌底脉络青紫或迂曲出现的频率较高,脉象以脉沉、脉弦、脉数、脉涩、脉细、脉滑为主;3、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辨证定位多以肝、脾、胆、胃、肾为主;其辨证定性多以血瘀、湿热、热毒、气虚、肝郁为主;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主要证型统计发现,其中湿热发黄证占50%,气虚瘀黄证占32%,瘀热发黄证占8%,阳虚瘀黄证占7%,其他证型占3%。湿热发黄证治疗后总有效率比其他证型要高,而气虚瘀黄证的无效率最高。
其他文献
在当代传媒文化中,人们习惯于以美国主流传播学的视境来看待传媒,只是将传播媒介视为信息传递的工具,而对当代文化世界中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及其行为价值、文化意义却视而不
研究背景近年来,痤疮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有向年青化发展的趋势。据国外的研究资料统计,10余岁的青少年中几乎有90%的人曾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其中从7-46岁之间,发病率高达96%
目的:以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为研究对象,选用针刺病变部位夹脊穴为治疗方法,系统观察和总结本治疗方法对于该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间疗效相互比较。方法:将符合
通过对4例颈椎病患者术后产发呼吸抑制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颈椎病患者易于术后1周的水肿期间,在突然改变体位和夜间熟睡后并发呼吸抑制。因此,术后应重点注意患者体位的护理和对其
研究目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病因。85%的截肢起因于足溃疡,因此,预防足溃疡的发生,干预糖尿病0期足的进一步恶化,是降低糖
一部从全新的“认知入场”角度分析汉语助词“的”的严谨的学术著作·开本:16开书号:978-7-100-11739-5定价:36.00元作者秉承认知与功能学派的基本理念,围绕“的”的性质与功
期刊
为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提升清洁能源的比重,同里镇以本地能源为突破口,通过对电能、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辖区范围内清洁能源进行详细介绍,分析其利用方式
目的:本文基于督脉“络肾、入脑”的理论,在对脾肾两虚型脑瘫患儿行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通督艾灸这一简便价廉的治疗方法,健脾益肾,通督养髓,提高患儿
目的:比较多因素与双因素造模方法致大鼠慢性疲劳模型的优劣。探讨针刺干预对多因素致慢性疲劳大鼠海马5-羟色胺、5-羟色胺受体1A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因素(束缚+游泳+昼
目的:以中医血浊理论为依据,从临床角度出发,验证血浊是原发性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机理,并由此提出清化血浊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方法。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无症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