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夏季面料的粘体感进行展开,首先对粘体感和与其相关的面料动态表面润湿性能作出定义。粘体感定义为:由于外界高温高湿环境或者由于人体运动的影响,造成生理上出汗,而随着汗量的增加,面料被不断润湿至趋于饱和,此时多余汗液使得面料与皮肤表面力学性能发生改变,摩擦系数显著增大,面料紧贴人体,使人感到强烈的不舒适感,即粘体感。面料动态表面润湿性能定义为:面料在高湿度环境中因达到吸湿饱和而在面料表面产生凝结水的性能。
接着选取11种不同规格的纯白夏季面料进行实验测试,实验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面料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包括面料的基本规格、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能。
第二部分对面料的动态表面润湿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设计上利用恒温水浴来模拟出汗系统,分为两组实验。
实验一是将试样经六水氯化钴处理,夹入自制的塑料板中,放于模拟出汗系统下用相机拍摄试样从蓝色到淡粉红色的全程变化。结果发现随着面料不断吸湿并润湿,在面料表面可能形成一种水膜,一方面,面料吸湿达到饱和,而氯化钴分子的吸湿并未饱和,颜色会继续变化;另一方面,面料表面形成的水膜阻碍着面料的润湿速度和氯化钴的吸湿速度,从而增长了面料颜色过渡时间。
实验二是直接将试样夹入自制的塑料板中,放于模拟出汗系统下,通过每隔5分中进行称重,最终以含湿率随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其动态润湿性能。结果同样证明随着面料不断润湿,含湿率增大,在面料表面形成一种水膜,从而阻碍了面料的润湿,使润湿速度下降。
为了研究粘体感和动态表面润湿性能的关系,本论文在实验二的基础又进行了一次补充修正实验,通过对恒温水浴加以改造后测试。结果证明了修正后的实验结果与粘体感的相关系数显著提高,粘体感与动态润湿性能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部分对面料的粘体感进行了实验。实验设计上通过主客观实验分三组实验进行。
实验一为主观穿着实验。通过6名中等身材的学生依次穿着11种面料制成的实验样衣,分静止—运动—静止三个阶段后分别填写主观评价表。主观评价表采用4项指标7段评分法,从而得到了闷热感、潮湿感、粘体感、整体舒适感的评分值。结果证明了粘体感与闷热感、潮湿感和总体舒适感之间简单相关系数很高。
实验二为主观手背触感实验。通过对试样进行不断的润湿,使面料含湿率在0%、30%、60%、90%、120%下,依次放于6名受试者的手背,并填写主观评价表。主观评价表采用2项指标7段评分法,从而得到粘体感和整体舒适感的评分值。结果证明了粘体感与含湿率显著正相关,随着粘体感的增加,整体舒适感显著下降。
实验三采用一个自制装置,对不同含湿率下的面料与手臂皮肤间的摩擦系数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证明了摩擦系数与粘体感呈较高的相关性,可通过湿态下摩擦系数拐点值来预测面料的粘体程度。
最后综合探讨了面料粘体感与面料基本性能和面料动态表面润湿性能的关系,得到面料粘体感与面料的克重、厚度、纱线细度、拉伸性能、表面粗糙度以及面料的吸湿性、散湿性、热阻、面料动态表面润湿性能、摩擦系数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面料粘体感与面料基本性能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7.850-0.13x1-0.169x2,其中:y为面料的粘体感;x1为面料的回潮率;X2为面料纬向表面粗糙度。依据该方程可以从面料基本性能方面对粘体感进行预测。面料粘体感与面料动态表面润湿性能、摩擦系数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O.806+35.211x1+1.884x2,其中,y为面料粘体感;x1为面料动态含湿率;X2为面料纬向摩擦系数。依据该方程可以从动态含湿率和动态摩擦系数方面对粘体感进行动态预测,从而为动态测量织物粘体感的仪器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