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从而为产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方法:产妇均来自2018年10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乌海市妇幼保健医院住院的自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观察)的头位足月临产的阴道分娩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初产妇,选择150名,随机分组为A组(行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B组(椎管内阻滞麻醉镇痛);C组为不使用任何镇痛方式的空白组,每组50人。A组产妇宫口开至2~3cm时进行针灸,在针柄的上1/3分处夹电子针疗仪进行刺激,直到宫口开到10 cm;B组行椎管内麻醉至分娩结束,C组产妇不使用任何镇痛措施。在三组镇痛前到宫口开10 cm期间,记录疼痛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持续时间、助产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和尿潴留情况等,并进行两两对比。结果:1.三组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1)镇痛前三组VAS评分进行对比H=1.62,P=0.45,无显著差异;(2)三组宫口开10 ccm时的VAS评分经统计分析结果示H=139.20,P<0.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两两对比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低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进行比较:A组宫口开10cm时的VAS评分小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程时间方面进行比较:(1)第一产程时间比较:A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H=23.95.P<0.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2)第二产程时间的比较:A组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H=12.6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第三产程时间对比:统计分析H=0.31,P=0.86,无显著性差异。(4)总产程时间对比:A组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结果H=30.25,P<0.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3.产后尿潴留情况:A组的发生率为8.00%,B组36.00%,C组为32.00%,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结果示X2=12.3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三组缩宫素使用率:A组使用率18.00%,B组使用率50%,C组42.00%,经X2检验分析结果X2=11.94,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助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的分娩镇痛效果明显。(2)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明显缩短总产程及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对第三产程无显著影响。(3)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明显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4)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率、助产率等,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无母婴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