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了解白夏汤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及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动物实验了解白夏汤在体内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通过生物膜实验观察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结构的影响;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白夏汤治疗四肢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效果。方法:(1)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实验,利用含药培养基测定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用K-B法测定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白夏汤的MIC。(2)白夏汤溻渍对SD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干预作用,建立SD大鼠背部组织急性缺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创面用白夏汤溻渍,并与庆大霉素对比,在实验第1、3、6、9、14天观察创面面积大小变化,创面肉芽中细菌含量,病理切片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巨噬细胞及炎性细胞含量。(3)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干预作用,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白夏汤的MIC,白夏汤梯度浓度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于650nm处测其A值,测定白夏汤的SMIC50和SMIC80值,以评价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干预作用;实验第6h、1d、3d、7d观察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结构的影响,并与庆大霉素和空白组作对照。(4)白夏汤溻渍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选取创面缺损并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平均分成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治疗组给予白夏汤每日溻渍,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庆大霉素湿敷,疗程14天,观察创面渗出、肉芽生长、创面面积、炎性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白头翁、夏枯草和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按从大到小排列为,白夏汤>夏枯草>白头翁。经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25.818,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头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1:8,夏枯草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1:16,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1:32。(2)白夏汤溻渍对SD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干预作用结果,用药第1-3天红肿逐渐消退,第1-6天脓液逐渐增多,以后逐渐减少,第9-14天脓液消失;早期随着脓液的增多创面肉芽开始生长,第6天创面肉芽已明显生长,创面变浅,面积减小,第9-14天,肉芽长满创面,创面进一步缩小,与庆大霉素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第14天在创面中心及边缘取部分组织块,作病理切片,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白夏汤组可见巨噬细胞数量较多;庆大霉素组可见较多淋巴、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可见少量巨噬细胞;对照组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炎性细胞。感染创面肉芽中细菌含量,白夏汤组和硫酸庆大霉素组均明显减少,造模后第5天,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肉芽中细菌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造模后第9天,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肉芽中细菌含量均明显降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3)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结构的干预作用,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得白夏汤MIC为64mg/ml,白夏汤梯度浓度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于650nm处测其A值,测得白夏汤的SMIC50和SMIC80值分别为512mg/ml和128mg/ml,庆大霉素的SMIC50和SMIC80值分别为64μg/ml和8μg/ml。6h时光镜显示空白组可见细菌处于初期粘附阶段,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细菌粘附量有所减少,但仍然可见;1d时光镜显示空白组微菌落初步形成,而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微菌落没有完整形成;3d时光镜显示空白组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菌融合在一起,生物被膜已初步形成,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未形成生物膜;7d时扫描电镜显示,空白组形成了完整的生物被膜,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均可见生物被膜被破坏。(4)白夏汤溻渍对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年龄经秩和检验P>0.05,性别经卡方检验P>0.05,治疗前创面面积、证候积分、炎性指标经t检验P值均>0.05,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两周后临床总疗效,经非参数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周后两组创面减小率,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经配对t检验,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周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减少率,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周后两组患者WBC、NE%及CRP的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1,有统计学差异,通过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WBC、NE%及CRP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不同时间创面面积,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3、6、9天P>0.05,第14天P<0.05,后期有差异;两组不同时间创面愈合速度,组内比较两组早期均减慢(P<0.05),后期均加快(P<0.05),组间比较早期实验组较快(P<0.05),中期和后期两组相当(P>0.05)。结论:(1)白头翁、夏枯草和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效果按从大到小排列为:白夏汤>夏枯草>白头翁。(2)白夏汤对SD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具有促进创面愈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作用。(3)白夏汤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粘附生长形成生物膜和破坏已形成的成熟生物膜作用。(4)白夏汤能抑制创面铜绿假单胞菌生长作用,促进患者感染创面愈合作用,能改善中医症候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