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人作家托妮·莫瑞森作品中的《圣经》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瑞森是著名的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小说中丰富的神话原型因素,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不过从总体上研究的还不多。本文根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由浅入深,从《圣经》词句的引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叙事模式四个部分对托妮·莫瑞森的作品进行全面分析,旨在探讨小说中《圣经》神话原型所揭示的深层意义,把它和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未来结合起来,说明托妮·莫瑞森所企图表达的思想观点。论文对原型批评理论的运用重在阐释文学作品,不在理论探讨;重在分析该理论所揭示的政治意义,而不在美学价值。论文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是关于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简介。第二章是探讨《圣经》作为文学及其影响。第三章进行文本分析,对莫瑞森作品中出现的《圣经》原型分类,逐一分析。首先,《圣经》词句的直接引用,书名、人命、地名的引用为读者阅读创造了联系《圣经》神话原型的一个场,为深入地引用《圣经》原型创造前提。小说中也出现了十字架、大炉灶、伊甸园等意象。其次,对人物原型进行分析。秀拉的形象体现了撒旦原型,夏娃则体现了上帝原型,还有宠儿、塞丝、彼拉多、康瑟雷塔、夏德拉克等人物的原型分析。第三,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保罗·D对应大洪水神话原型,撒迦利亚带领黑人长途跋涉寻找安居的地方对应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神话原型。第四、对叙事模式的分析。《秀拉》的主要故事情节围绕秀拉和奈尔的友谊展开,她们之间友谊的发展遵循着U型模式:友谊从她们幸运地碰面开始,然后因为秀拉和奈尔的丈夫裘德通奸而破裂,最后以恢复友谊终结。《宠儿》里存在着《圣经》的传统叙事模式:恬静的伊甸园生活→残酷的惩罚→不懈的抗争和奋斗→上帝的恩泽→融入黑人社区。第四章是分析原因和意义。从微观上看,莫瑞森作品从词句到情节到文本结构,都可以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去阐释,在黑人苦难追寻的文本下面重新创造了一个文本。《圣经》神话原型因素构成了对莫瑞森作品双重文本结构的解读,增加了文本的美学价值。从历史上纵向分析,莫瑞森作品是黑人历史和当下生存的艺术体现。莫瑞森的作品体现了黑人从与《圣经》碰面的尴尬和无奈到主动接受。因为《圣经》神话表达事物中包含的普遍特质和明显的社会功能,所以莫瑞森曲折地表达了两种文化的并存和互相借鉴的观点。还有,《圣经》神话叙事模式喜剧性表明莫瑞森对黑人文化发展的信心。总之,第四章着重分析《圣经》神话原型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体现了黑人作家托妮·莫瑞森对待黑人文化的态度。结语概括了本文论述的内容和观点。
其他文献
《经典释文》广泛收集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的音切及训诂资料,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上有重要意义。《广韵》来自《切韵》,语音系统一致。《切韵》与《经典释文》是同时代的产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翁志强介绍,有34%-48%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齿面着色。牙齿变色有临时的染色,也有沉积的着色。医学上更注重不易清除的牙齿着色。牙齿着色分为外源性着色和內源性着色,其中外源性着色主要由外源性的色素与人唾液中的蛋白质在牙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沉积于牙齿表面形成色渍,另一方面色素与唾液蛋白结合,抑制蛋白质的活性,同时形成大量的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牢固地覆盖在牙面,影响美
毫不夸张地说,“样板戏”确实是以特殊的方式影响了至少三代人的审美趣味,但是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论是作家的精神状态还是大众的精神生活,都有了巨大的改变
所研究的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OLED)选用了一种新型金属铱的化合物Ir(C6)2(acac),这种金属化合物由配位体香豆素C6和乙酰丙酮(acac)与金属铱化合形成。Ir(C6)2(acac)可同时
十几年来,中国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令众多有责任的美学家一筹莫展。问题主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审美特性的把握长期难以有基本的共识;二,各派都认
重口味容易长皱纹  所谓的口味重就是重盐的意思。众所周知,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体液中,它们在保持人体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平时吃盐过多,人体内钠离子增加,不仅可能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还可能导致面部细胞缺水,从而造成面部缺水,皮肤老化。时间长了,皱纹自然会增加,直接影响容貌。  这种说法,得到了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罗维丹的认同:“重口味的菜的确会影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