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9开始,为了缓解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政府决定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并且录取率也迅速提高,由1998年的34%上升到2016年的82%,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并且从要上“大学”到要上“好大学”。因此,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发的竞争异常激烈。我国目前的高校资源,特别是优质高校资源分配在各省市分布不均衡。由省际间对于高等资源的竞争会导致人力资本以及社会其他重要资本要素的流动受到影响。人们为了在高等教育资源充沛的地方进行高考,或者为了下一代在这些地方进行高考,而选择在当地买房居住,获得户籍。因此,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住房需求,本文就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空间关系,进行分析,试图对未来高等教育相关制度提供参考建议。本文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将高等教育资源定为准公共产品,并且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高等教育外部关系理论以及蒂布特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对蒂布特模型进行切合我国国情的改进,理论探讨高等教育对房价的影响,并推导理论模型。根据理论模型,构建实证模型,并根据我国各省市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Elastic Net回归对初选变量进行筛选,目的在于减小多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降低模型复杂度从而避免过拟合问题的出现。对于筛选后的变量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由模型结果可得,一个省市的本科院校的招生容量可以对房地产的价值带来正向的效应。其次,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地区本科招生容量在考虑房价空间自回归以及误差项空间依赖性的前提下依然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在考虑自变量外溢效应的前提下依然对房地产价格有正向推动作用。最后借助GWR4软件,对2001年、2006年、2011年以及2016年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得出,本科招生容量对房价的影响程度随时间变大,并且在2016年呈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对房价的影响在我国同样具有逐渐增强的时间趋势,且出现北部大,东南部小的空间分布。最后根据理论模型与实证结果,提出了控制高等教育机构的扩张,注重质量发展、根据各省份高中毕业人数,设定合理的本科招生计划以及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