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污染物类型复杂,盐分高,是国际上公认的较难处理的废水之一,目前其零排放处理技术、工程在国内还在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工艺路线可供借鉴。本论文针对国内某电厂脱硫废水开展了零排放工艺中废水软化处理、陶瓷膜微滤、电渗析浓缩、反渗透浓缩等重要环节的中试试验,提出了废水零排放与废水主要成分资源化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设计构想,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首先对电厂脱硫废水水质进行分析,悬浮物高,含盐量高,污染物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其中硫酸钙悬浮结晶体、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致垢性离子含量均较高,软化反应对比试验表明选用Ca(OH)2作为一级软化剂时沉降效果较好,同时可去除绝大部分的硫酸根离子和氟离子,最优投加量为21 g/L;二级软化使用Na2CO3作为软化剂,最佳加药量23g/L条件下,Ca2+去除率可达99.83%。同时沉淀和反应产生的硫石膏可以与电厂脱硫石膏一起做建材资源化利用。随后,采用陶瓷微滤膜进行了“化学软化反应+微滤膜”除硬度、除重金属的中试试验研究,发现该工艺与常规的混凝沉淀相比,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出水钙离子浓度3.89 mg/L,镁离子浓度3.32 mg/L,产水的浊度在0.13 NTU~0.15 NTU,可基本满足纳滤膜装置进水的水质要求。采用纳滤系统处理陶瓷微滤膜产水,尽管纳滤膜的总脱盐率较低(平均35.01%),但其对硫酸根去除率可达96.48%,对氯离子去除率为23.50%,可以高效的分离废水中的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产水中NaCl的纯度达到99.5%,有利于氯化钠工业盐的资源化利用。采用电渗析技术对高盐水在恒定电流下进行浓缩,可有效提高浓缩效率与浓缩极限,电渗析浓水侧TDS浓度可以较稳定保持在216000 mg/L左右,淡水侧TDS浓度约10000 mg/L左右。浓淡比控制在20左右时,电渗析产水水质稳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浓缩水高TDS浓度有利于降低后续蒸发结晶段的投资及运行成本。电渗析淡水侧出水经RO系统处理后,RO产水平均电导率356.3μs/cm,TDS浓度约235 mg/L,低于循环水补水水质要求(TDS低于1000 mg/L),水资源可重复利用。电渗析浓缩液可通过结晶器获得工业级氯化钠盐,资源化利用。最后,本文根据中试试验研究的运行情况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零排放工程的运行成本进行了核算,希望能为企业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