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稻作为栽培稻的原始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态条件和地理环境,通过长时间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积累了大量的优良特性,有着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一种天然的基因库,野生稻蕴藏了许多栽培稻不具备或者已经消失的基因,所以在育种过程中,加强对野生稻的研究和利用,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改良水稻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起源于澳大利亚的澳洲野生稻(Oryza australiensis),和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简称栽培稻)分别属于稻属EE和AA染色体组的稻种。本研究是以粳稻品种日本晴、海丰1号、中花11为母本,澳洲野生稻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结合幼胚拯救技术获得了种间杂种F1,随后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学鉴定,以及分子标记鉴定等手段对栽培稻和澳洲野生稻种间杂种进行了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借助有性杂交和幼胚拯救技术,本研究获得了栽培稻日本晴、海丰1号和中花11与澳洲野生稻的种间杂种,可交配性分别为2.22%、2.07%、0.89%。2.杂种F1在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上与亲本澳洲野生稻相似,例如株高、剑叶长、剑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穗型、穗长、落粒性、感光性和分蘖能力,其中杂种F1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和剑叶宽等农艺性状上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株高偏向于日本晴,穗形偏向于父本澳洲野生稻。3.根据籼粳序列比对筛选了 660个SSR标记,其中115个标记在双亲间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频率为17.42%;在染色体组标记覆盖密度较为稀疏的区域补充设计和开发了 155个特异性Indel标记,其中123个标记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多态性频率为79.35%,特异性Indel标记的多态性频率明显高于SSR标记的多态性。4.用地高辛标记的澳洲野生稻基因组总DNA为探针,对杂种F1根尖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GISH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为异源二倍体,染色体组型为AE。同时,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GISH分析表明,大多数染色体是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极少部分染色体可以发生配对,是导致杂种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正>给定椭圆E1:x2/a2+y/2b2=1(b>a>0)和双曲线E2:x2/a2-y2/b2=1(b>a>0),O为E1(或E2)的中心,则关联椭圆E1与双曲线E2有如下几个有趣的性质.性质1设A、B是双曲线E2上满足∠AOB
期刊
本文通过对有关中医体质的各类文献书籍的阅读与分析,分别从中医体质的概念、影响体质的因素、古代及现代儿童体质的分类以及体质调理这4个方面对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加以浅述
伴随着财政预算领域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出台,预算法治研究进一步升温。2014年预算法治研究领域召开了多次有影响的学术会议,立项一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为提高马齿苋籽油的提取率和油品品质,以马齿苋籽油提取率及理化性质为指标,利用超声辅助酶解法预处理马齿苋籽,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马齿苋籽油,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
<正>基因芯片技术是融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生物信息学及微电子学等多种学科技术为一体的基因序列及功能研究手段,以其高通量、大规模、平行化、集约化的
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活现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开发是现代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转型、调整和升级的根本要求和必经途径。神话传说与民俗旅
<正>有些人牙齿的缝隙比较大,吃东西时食物的细屑很容易嵌入牙缝中,因此,牙签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现在的牙签盒设计并不合
期刊
切削过程恒力控制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和提高刀具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国内外近20年恒切削力加工过程智能控制的研究现状作了回顾,尤其着重模糊控制及神经网络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肝纤维大鼠肝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GbE抗肝纤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的CCl4皮下注射(3mL
当井区供液不足时,套管中的液面逐渐下降,泵的充满度越来越不足,增加了生产单耗,并浪费大量电能。根据环空体积平衡原理,确定了抽油机井的间抽工作制度后,常规的计量方式降低了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