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旨在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语篇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作为语篇的一种类型,新闻语篇,包括经济新闻、政治新闻语篇等是批评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领域。评论性新闻是新闻语篇的一种,它通过判断、推理等方法,专门就时事做出分析,表明大众媒介对它的立场和观点。经济评论新闻则是评论新闻的一种,旨在运用经济知识和相关理论对经济事件做出分析或提出看法。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语篇,很少有人研究评论语篇,研究经济评论的则更少。本文以经济评论新闻语篇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种语篇的结构和特点,揭示其中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以期填补这一批评性语篇分析研究的不足。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中美关系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美国经济的大萧条不同,中国经济在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下快速恢复,保持了平稳高速发展的势头。经济发展的反差引起了美媒体和美国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致使对华经济的报道频率增多。因受各种政治集团和权利集团的利益驱动,看似客观公正的新闻语篇隐藏着不同的意识形态意义和含义,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读者。本文拟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借助相关理论和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期间美国主流媒体(如C N N、《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有关中国经济的50篇经济评论新闻语篇进行分析,试图揭示美国媒体在新闻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意图。
本文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理论框架,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方法,即分类、情态、转换等来分析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对华报道的经济评论新闻语篇,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及语篇含义。研究发现,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经济学者深知中美合作的重要性,评论语篇中较少使用强硬性的词语,但受其政治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美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及相关政策仍有偏见和曲解,认为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自然资源、全球经济稳定以及美国在世界的地位等都是一种威胁。此次收集的经济评论新闻在语言形式和词汇的选择上或明或暗地渲染了“中国经济威胁论”。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拓展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研究的范畴,填补了对经济评论新闻语篇研究的不足,验证了该理论对经济评论新闻语篇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第二,对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批评性思维,提高判断力,防止被西方媒体误导。第三,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研究,对外语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