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t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丙型肝炎肝病毒感染是否是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了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ce、scopus、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数据库。严格按下文所述纳入排除标准,收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利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ersion 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关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发病风险的研究。meta分析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风险是非丙肝患者的1.3倍,OR=1.32(CI95%,1.05-1.66,P<0.05)。根据研究设计方式、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等对其进行分层分析,年龄按50岁为分组的临界值,糖尿病按流行人数的20%为分组的临界值,高血压组按流行人数的20%为临界值。结果发现年龄<50岁,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为1.28(95CI,1.04-1.59,P<0.05),年龄>50岁者总发病风险OR值为1.31(95%CI,0.94-1.82,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20%以下患有高血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OR值为1.10(95%CI,0.60-1.82,P>0.05),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20%以上患有高血压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OR值为1.39(95%CI,1.15-1.66,P<0.05)。20%以下的有糖尿病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风险OR值为1.08(95%CI,0.60-1.96,P>0.05),无统计学意义。20%以上有糖尿病的丙型肝炎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OR值为1.35(95%CI,1.08-1.68,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其他文献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探讨应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PPP模式风险与规避措施,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存在巨大的资金技术缺口,PPP模式与基础设施结合将有助于
综述了无卤阻燃环氧树脂及固化剂的最新进展。这些具有阻燃性的环氧树脂或固化剂是含有P、Si元素的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亦可以加入其他聚合物中,以改善其阻燃性。同时
矩阵的秩是矩阵的重要数字特征,是高等代数课程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证明关于矩阵秩的命题是一个难点.讨论如何利用线性方程组的理论证明矩阵的秩的有关问题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同志们:总局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汇报会就要结束了。两天来,各位司局长围绕落实总局提出的“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五抓”要求,汇报了落实全国工商
针对《概率统计》课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我国的劳动派遣,始于1979年11月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FESCO)向一家日本公司的驻华代表处派遣中方雇员,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一种新现象,近些年来发展势头似乎越来越猛
客源市场调查对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对安徽省佛教名山九华山旅游市场结构进行了调查,明确了九华山境内外客源市场的目标层次,并提出了九华山旅游业今后发展的基本策略。
本文着重介绍了主要麦类作物矮秆基因研究利用进展情况:①小麦矮秆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与利用;②大麦矮秆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与利用;③麦类作物矮秆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This a
目的:探讨运用心理康复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置入中年心脏病患者抗焦虑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08/2008-10在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