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混凝土需求的不断增大,导致天然砂资源日渐匮乏,废弃混凝土堆积问题愈发严重。在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下,机制砂再生混凝土应运而生。作为新型绿色材料,机制砂再生混凝土的使用不仅能保护天然砂资源,还能循环利用废弃混凝土,环保且经济。相较于天然骨料,再生粗骨料自身存在缺陷,性能有所不如,机制砂骨料特性与天然砂也有差别,由两者配制的机制砂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目前尚未掌握。故在推广应用机制砂再生混凝土前,需对其力学性能、构件性能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本文采用再生粗骨料、石灰岩质机制砂(石粉含量9.65%),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理想级配模型确定骨料用量,配制同一强度等级、不同再生骨料掺入量的7组混凝土,研究再生骨料取代率变化(0%、30%、50%、70%和100%)引起的机制砂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混凝土试验梁的抗弯性能试验,掌握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力特征和破坏规律。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对147个力学性能试件进行了立方体抗压、劈裂抗拉、棱柱体抗压、弹性模量和抗折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再生混凝土力学试件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相似;随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加,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抗折强度均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减小,取代率为70%时,出现强度升高的变异现象。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机制砂再生混凝土各力学指标间的换算关系。(2)对4根混凝土试验梁的抗弯性能试验表明: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时的梁体变形、裂缝发展、应力-应变变化和梁体破坏特征与普通混凝土梁一致;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平截面假定、极限弯矩和挠度验算公式适用于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梁。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梁开裂弯矩低于河砂再生混凝土梁和普通混凝土梁,过镇海教授提出的开裂弯矩近似计算方法适用于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梁,且具有安全性。(3)对4根混凝土梁进行了有限元软件模拟,采用合理的混凝土本构关系,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逐级加载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软件ABAQUS可以用于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梁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实测现象数据吻合度较高。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隧道建设作为地下空间的重要工程,其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巴东组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具有较强蠕变特性的隧道围岩屡见不鲜,支护体的可靠性及断面稳定性有明显的时效特性。因此,在掌子面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已完成支护段的支护结构发生破坏导致的塌方等隧道工程事故与日俱增。但目前关于隧道及地下人防工程的坍塌事故分析,也就是针对支护体时效可靠性的研究还较少,即对
江浙沿海地区江河湖海水系发达,斜拉桥、悬索桥等风敏性较大的大跨径桥梁常作为桥梁建设推荐方案。但浙江沿海也为台风多发地区,极端天气风荷载引起桥梁的振动,会加速主梁和拉索的疲劳损伤。用于斜拉索振动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斜拉索风致振动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测试试验开展研究。修正磁流变阻尼器的Double Sigmoid公式,然后提出和比对拉索-阻尼器的半实物模拟的试验方法,最后研究MR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随着建造数量增多,出现了箱体开裂和跨中下挠两大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寿命,限制了该类桥梁继续向更大跨度发展。钢-混混合梁连续刚构桥能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更好满足结构的受力及功能要求,大幅度提升梁式桥的适用跨径。在我国交通强国建设战略背景下,该新型结构桥梁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御临河特大桥(110m+210m+110m连续刚构桥)为工程依托,开展两桥对比分析及综合
斜拉索是斜拉桥中承受拉力并支承主梁的构件,也是斜拉桥的“生命线”构件,其主要作用是将荷载由主梁传递到主塔。目前大多数斜拉桥拉索索体是将一定数量高强度钢丝紧密排列,并在外层包覆高密度聚乙烯(HDPE)护套的平行钢丝拉索。平行钢丝拉索在外层HDPE护套破损后,索体钢丝暴露于腐蚀介质之中而发生锈蚀,并对其力学性能造成影响,导致拉索的剩余寿命降低。为保证桥梁结构服役安全,对已锈蚀的拉索进行剩余寿命分析是非
近年来,一些城市修建了大纵坡高架桥缓解交通,但是由于雨雪天气或地理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大纵坡高架桥桥面板抗滑性能以及冰雪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通行的条件,为提高积雪地区道路的通行能力,基于目前工字钢结构在桥梁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一种新型工字钢-钢格栅桥梁结构。该结构充分利用机动车的轮距范围和正常行驶轨迹以及格栅良好的承载能力、通透性和抗滑性,将机动车道路面采用普通路面和格栅路面间隔分布、混合铺装的方式,并在
大量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场地土地震液化对桥梁桩基结构影响很大,是造成桥梁桩基结构发生震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土体在液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规律和桩基破坏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对避免以及降低桥梁结构损害有着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为基础,运用FLAC3D软件对单桩试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液化场地桩-土
跨断层破碎带隧道围岩过渡段是震害多发位置,针对跨断层隧道的抗震设防一直是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难点问题,研究跨断层隧道围岩过渡段的动力响应特性,可以为隧道抗震设防提供一定的参考。因此,本文依托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500534),基于动力有限差分法对跨断层隧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及抗震设防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跨断层隧道的抗震设防范围,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FLAC
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出现的早期破坏现象,采用加厚沥青层、挖坑填补的方法已经不能作为解决这类问题的长期使用方法。基于此,本文将新型柔性材料(SRX聚合物)运用到基层结构中,解决半刚性材料存在开裂、反射裂缝等问题。SRX聚合物溶于水,将其与集料直接拌和使用而提高级配碎石力学性能,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研究SRX聚合物级配碎石的力学强度以及SRX聚合物柔性基层的可行性。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本文以
现今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型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下,钢管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的建设迎来了崭新的一面。但是,目前而言钢管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在施工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优化的方方面面,对于钢管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的关键性及其重要性的技术还是没有得到更好的更全面的认识,对在实际的施工项目中技术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因此针对钢管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的关键施工技术优化,需要理论联合实际。进而使我国的此类桥梁
随着我国在大跨度拱桥方面的发展,其施工技术和计算理论也得以不断改进和更新。自从广西邕宁邕江大桥的劲性骨架采用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法施工以来,该方法就逐渐成为了修建大跨度拱桥的主要施工方法之一。许多科研人员在斜拉扣索索力和线形控制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其中的许多理论研究成果都能够准确的指导施工,但是也有各自的局限性。而在确定外包混凝土浇筑方案的研究方面,通常也是先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拟定不同的浇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