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行为观察视角下的城市居住区景观构成研究——以合肥市居住区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ux_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合肥市四个居住区实际调研入手,运用行为观察、影像记录等多种方法,记录居住区白天连续12个小时居民在各类景观空间中的日常行为。结合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理论,针对各类居住区入住对象年龄、社会阶层的不同,总结不同的行为特点,设计出符合各类不同人群的多元化景观体系;根据人的行为心理研究,探讨针对居民使用的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根据居住区景观环境与人的行为类型模式的符合度来评价景观环境的优劣。使得盛行多年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建筑与景观的“图底”关系——建筑为图,景观为底,得到逆转。真正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使居民能够真正享受景观带来的便利、舒适。   论文阐述了人的行为与景观空间环境的正负效应,即人的行为可以促进景观空间的活力,反之也可以使景观空间迅速衰败。论文认为在使用良好的景观空间环境中,人对景观空间的认识经历了从被动使用到逐步认知最后主动认同的过程,最终形成个人对景观空间的领域性。论文通过对景观设施使用量和使用频率、景观设施合理化分析两方面比较分析,目的在现代居住区中建立以人为本的景观规划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我国的养老设施的严重滞后,制约了老年人事业的发展。本文就是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个大背景下,探索目前居住区
乾隆年间,高宗为了存贮《四库全书》,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七座藏书楼。其中北方四座均兴建在皇宫和离宫中,分别是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文津阁
自古以来,木材一直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大量使用,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到了近代,木材受到自身天然性能的限制,渐渐不能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加上新材料的发展,木材逐渐被忽视。但
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不断改善的民生与城市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目前最瞩目的社会问题。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建设成为城市尝试回归自然属性的重要载
“温州村”在杭州具有两个特殊的唯一性:其一是,“温州村”不是城中村,而是杭州城市中唯一一处产住混合的开放式城市社区,具有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其二是,“温州村”中的菜场是
历史文化名城街巷空间肌理的继承并延续,不仅可以保存城市发展的轨迹而且还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现阶段剧烈社会转型造成的空间激变对于古城保护与更新研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地区产生许多形式时尚前卫但是又缺乏文化的建筑作品,使人们眼前一亮但无法深挖其内在意义,忽视传统可算是其原因之一。   在近些年,逐渐产生一批
住房是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构建的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城市人口激增、土地资源匮乏、城市住房价格攀升,使
城际铁路快速发展,加速了地区间的交通联系,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际站的建立,将城市置于更大的发展区域,尤其是对城际站所在地区的发展十分有利。城际站地区如何高效
地貌是岩石圈表面的起伏形态,也是自然地理要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中,地貌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城镇空间的发育、拓展,使其发生不同的响应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