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钛磁铁矿是炼制钒合金、金属钒最主要的原材料,目前世界上80%的金属钒来源于钒钛磁铁矿的冶炼,而以钒钛磁铁矿为原材料的冶炼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钒渣。钒渣产生于钒钛磁铁矿炼钢过程中,它是一种含氧化钒的矿渣。通过分析钒渣成分可知,其中V、Cr、Ti、Fe、Mn等元素以尖晶石相存在,且钙、铁等其他元素的含量较高,钒含量较低,Si以铁橄榄石相及石英相存在。两相共生且钒渣的颗粒结构致密,因此仅通过物理方法很难解离,致使钒渣提钒的生产成本较高、产生较多的污染物、产品回收率较低等问题。清洁生产是一种整体预防的思想,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将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目前国内已颁布多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相关标准,推动了部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均不适用钒渣利用行业;尽管国外对清洁生产的研究较早,但是由于钒矿资源分布的局限性,国外对钒渣利用行业的清洁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依据国内外相关政策及行业特点,找出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不足,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筛选指标,咨询行业专家,并结合近年来对国内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实际能达到的较高水平以及相关标准规定,确定体系各指标的基准值,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对专家打分进行排列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值;由此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钒渣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为验证本体系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本文选取攀西地区一家钒渣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调研,由于钒渣属于钢铁产业的副产物,钢铁市场近年低迷产量减少,导致该企业所需原材料钒渣的供应不稳定,生产存在间歇性,因此文中仅调研该企业2011年3-6月、2013年5、6月正常工况下的生产情况,具备科学性及代表性。本文利用文中所建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在评价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部分问题,如在生产工艺焙烧段耗能较高,产生污染物还可进一步循环利用等,由此明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进方向,对企业提出措施与建议,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通过实例验证本文所建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合理性及实际性,为钒渣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改进清洁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