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作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重要依据,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起着关键性作用。我国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自行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由于缺乏规则性导向,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披露质量较低。为提高缺陷认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必要建立行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体系,为企业制定具体标准提供规范指导。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是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受产能过剩、价格下行、环保倒逼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不景气,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在整体行业形势下滑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风险承受能力下降,内部控制缺陷逐渐暴露并且影响加重。而通过整理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发现,在目前原则性导向下,上市公司对认定标准的设置过于粗略、指标单一,无法有效揭示内部控制缺陷,为促进企业平稳运行,推动行业转型与重组,需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本文认为运用原则加规则式的方法制定认定标准能实现理论上的优势互补,由此需要构建认定标准体系为缺陷认定工作提供规范,对于标准体系以外的缺陷采用原则导向认定。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文献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进行归纳分析,然后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构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体系,进一步量化、细化指标,在提高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广泛地识别内部控制缺陷,最后以柳钢股份公司为例,结合钢铁行业认定标准体系对该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进行重新认定,得出了不同的缺陷认定结果并提出整改建议,以期促进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