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政方针和根本路线。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是党在近百年艰苦奋斗的历史行程中,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实践,始终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紧密结合起来的结果。坚持践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奉行的工作作风和原则。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能否维护与最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视为验证党的本质属性和服务宗旨是否变化的试金石。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进入攻坚阶段所提出的重大命题,相对于“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小康社会”等提法相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崭新内涵,就在于把以“和谐”为其特征的社会形态作为新的价值目标,作为引领全国人民致力达成的宏伟蓝图,并确定其为现阶段执政的理念思维和治国的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是顺乎民心、顺乎党心的宏图愿景。将人民群众视为执政基石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为完成这一光荣使命而竭诚努力。坚持践行群众路线,不仅是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新时期充分践行科学发展观,达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远大目标的基本途径。历史经验证明:群众路线执行得好,才能造就一支真正求真务实、心系民众的干部队伍,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反之,党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将不可避免地遭受迂回和挫折。因此,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调整群众路线的实施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的基础上,列举并分析了当前践行群众路线所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以提高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性为价值定位,分别从党员干部的自觉性、政党利益功能、沟通渠道、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探求和谐社会构建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