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市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增加,给城市带来了很多问题,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能够一定程度缓解这些问题,因此我国的大城市新建了很多地下建筑,这些工程都涉及到深基坑工程。目前我国基坑设计时,采用的传统理论仍存在不足之处,与此同时众多专业计算软件的出现,可以在进行对基坑工程的变形与内力分析时可作为一种参考工具。本文以某基坑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基坑变形和支护结构内力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基坑开过程中基坑的变形情况进行了模拟;以及改变支护结构参数,分析不同设计条件基坑的变形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数值模拟中对模型边界的约束条件,分别采用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对基坑坑角附近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对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基坑工程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当基坑开挖结束后,基坑的坡顶位移值继续发生着变化,因此对类似的基坑案例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基坑的时间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2.运用FLAC3D软件对基坑选取位置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记录了各个工况下的土体的位移、支护桩弯矩和锚杆轴力大小分布变化,将模拟结果和监测结果作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发现采用Flac3D软件模拟的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和锚杆轴力值的结果,在变化趋势和变化量上与监测数据较为吻合。3.通过改变支护结构参数,模拟不同设计条件下基坑的变形情况,对基坑最终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当支护桩桩径增大时,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小基坑侧壁的最大水平位移值;当墙后土体产生水平位移的范围较大时,增加锚杆的锚固长度和入射角,可以有效限制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值的发展。4.在本次模拟的基坑工程中,对基坑坑角附近土体位移情况模拟分别采用两种模型进行模拟比较,模拟的结果显示在基坑开挖结束时两种模型的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值相差很小,两种模型模拟得到5-5剖面处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值最大误差为3.7%,证明对基坑坑角附近土体进行开挖模拟时,可以采用该改进模型来预测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5.在原模拟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在基坑侧壁增加接触面,改变周围土体的竖向位移变化规律,将接触面的摩擦角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摩擦角得到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这种方法在预测基坑位移时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