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电磁材料的研究及其在微波器件中的应用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工电磁材料因其特有的超常物理性质而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用以表征材料的电磁特性最常用的物理量是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在自然界已知的材料当中,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为正值。单负材料是介电常数或磁导率单独呈现为负值的材料,而左手材料是一种同时拥有负介电常数与负磁导率的“双负材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负折射率材料”。无论单负材料或左手材料都是一种人工设计或合成的复合材料,它们可以在某个预设频段呈现出人们所需的特异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利用传输线理论对单负材料与左手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为:   1.对单负结构开口谐振环与互补开口谐振环进行了研究。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互补开口谐振环并应用于超宽带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设计。由于新型互补开口谐振环的独特特性,这种滤波器相较传统互补开口谐振环波导滤波器具有更好的裙边响应和带外抑制。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开口谐振环的半模基片集成波导小型化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并验证了小型化技术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开口谐振环倏逝波放大现象的小型化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实验证明该滤波器的良好性能。   2.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开口谐振环与短路交指电容结构的新型对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这种新型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与传统对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不同,但仍保持了阻抗与导纳完全对偶的特征。通过研究其传播特性发现,仍呈现出右手-左手-右手频带特性。   3.对简化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简化复合左右手谐振器0模式与+1模式的耦合谐振器滤波器。设计了一种蘑菇型简化复合左右手结构,并应用于一种新型双频谐振天线。提出一种新型负磁导率简化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并讨论了其传播特性。   4.设计一种新型广义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并研究了其传播特性。   5.提出了一种全新传输线一简化广义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根据简化方式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负介电常数型、负磁导率型)简化广义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并将其应用于双频超宽带滤波器设计,实测结果验证了双频滤波器的良好性能。   6.提出了一种全新传输线-双重简化复合左右手传输线。根据传输线的阻抗与导纳的零、极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将传输线分为七种不同类型并分别进行分析。选择其中不同类型的传输分别应用于单频、双频与三频滤波器设计。最终,结合多层PCB技术成功分别设计了单频,双频与三频滤波器,实测结果验证了滤波器的良好性能。   7.提出了一种全新传输线一三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并研究其等效电路模型及传播特性。并推广至N阶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平衡条件下其具有N个不连续左手通带,研究了其广义等效电路模型及平衡条件的递推公式,对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理论的完善具有较大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射频/微波半导体器件应用于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因此人们对器件参数的测量愈发关注。不仅器件的生产者要研究如何准确测量器件的参
我国的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学生体育精神要素的挖掘. 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
神奇的光rn隔着玻璃,我们若想拍摄橱窗里面的东西,总是被玻璃那恼人的反光所影响;在阳光的直射下,我们一般很难看清水中的鱼儿,因为阳光在水面的反光只会让我们看到波光粼粼
外系统等效器主要用于弹上控制、平台、速率陀螺、伺服系统与测量系统的接口,产生模拟、数字及开关指令信号,用于在试验室、总装厂以及技术阵地全面模拟外系统配合测量系统进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太网以其协议通用性、远距离传输、灵活的网络拓扑以及不断发展的网络带宽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到测试领域。网络化自动测试系统主要针对分布式测
学位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提出了用于仿真、试验及训练等领域的体系结构(HIT-TENA),并且开发了相应的支撑软件(HIT-TENA支撑软件平台)。通常情况下,在试验系统中
铝合金小弯曲半径薄壁弯管具有强度高、质量轻、易节省空间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数控绕弯是管材弯曲成形的主要加工方法之一,由于数控绕弯成形是一个
随着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高聚物复合材料大量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这些材料的粘弹性特征和渐进损伤破坏形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本构关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知识相结合,对各种临床中疑难杂症的发病机理进行探寻,发掘其致病基因,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