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poRon在小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炎症被认为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病理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小胶质细胞是参与ICH病理过程的最重要和最早的炎症细胞。同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以分化成两种表型:M1促炎表型和M2抗炎表型。该研究旨在探索AdipoRon在ICH后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采用自体血立体定位注射法建立小鼠实验性ICH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进行分析并定量ICH小鼠脑组织中M1和M2表型小胶质细胞的比例。使用Western印迹检测AdipoR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体外实验用于验证AdipoRon对于血红蛋白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在体外,10μM氧合血红蛋白(OxyHb)用于诱导的神经元损伤(SH-SY5Y细胞)。Annexin V-FITC/PI染色用于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JC-1试剂盒用于测量神经元损伤后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并通过线粒体荧光探针定量线粒体数量变化结果本研究表明,在大体水平,AdipoRon可以改善ICH后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流式细胞分析表明,AdipoRon处理后,CD45+low CD11b+细胞(即为从小鼠脑组织中分离出的小胶质细胞)中CD206+细胞的比率增加。AdipoR1 siRNA和Compound C(AMPK抑制剂)则可以逆转AdipoRon相关的保护性作用。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在ICH后72小时,AdipoRon给药能够降低Iba-1+小胶质细胞中CD16/32(M1标记)的表达并增加CD206(M2a标记)的表达。AdipoRon治疗后,AdipoR1(脂联素受体1)和P-AMPK(磷酸化的AMP活化蛋白激酶)表达也显着增加。PI染色显示,给予AdipoRon治疗可以减少小鼠ICH后72h的神经元死亡。AdipoRon治疗亦能提高血肿周围组织中ATP水平,降低ROS水平,并能增加PGC1α,NRF1和TFAM的蛋白表达。体外实验中,AdipoRon能够直接改善神经元氧化应激(ROS水平降低),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线粒体数量。JC-1染色和Mito-trackerTM Green(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显示AdipoRon明显减轻OxyHb诱导的△Ψm损伤和线粒体数量减少。流式细胞分析亦表明与损伤组相比,AdipoRon处理后的能够提高神经元存活率,改善神经元凋亡坏死。结论本研究发现AdipoRon在小鼠ICH后能促进小胶质细胞M2a极化,并减少神经元死亡。且AdipoRon的神经保护作用很可能依赖于AdipoR1-AMPK信号通路的激活。因此,AdipoRon或能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车辆的功能也变得多样化,用户在追求多功能操作的同时对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减振器对这些性能有着至关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参数的不同选取对漂浮式大跨度斜拉桥纵向限位性能的影响。通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对某大跨度斜拉桥中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C和阻
在桥墩的设计过程中,船舶通过桥区的速度是计算桥墩撞击力的重要参数,但现有规范关于如何选取这个速度缺乏明确的定义,导致速度值选取困难.在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
为研究纳米超级绝热材料中声子输运,采用一维声子热输运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建立纳米薄膜内声子热输运的数学模型。在稳态条件下,对LBM方法获得的纳米薄膜内声子能量密度特性
在岩溶动力系统中,大气或者土壤中的CO2、水与碳酸盐岩反应,生成溶解无机碳(DIC)。同时,水体中的DIC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沉淀,同时释放CO2,因此岩溶碳汇的稳定性一度遭遇质疑。然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初,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热播,相信不少同学已经通过该节目了解了不少我国的历史文物.本期,小编邀请同学们一起走出国门,到世
植物作为园林造景的要素之一,在城市园林的营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物的视觉特征是人们感知植物景观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在植物造景中也显得尤为重要。植物的体量、形态、色彩极其引人注目,已经成为人们观赏的焦点,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著作颇丰,业已进入了深层次的实际应用阶段。植物质感作为植物视觉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容易被忽视,但是在植物造景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相关研究还停滞在定性的文字描述阶段
近接施工引起的结构稳定性一直是城市地下工程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合肥小净距隧道穿越利海大厦办公楼工程实践为依托,建立三维数值力学模型,研究建筑物桩基变形特性、小净距隧道
新建广州南沙港铁路小榄水道大桥主桥为主跨200 m公铁两用斜拉桥,为解决传统分层布置线路展线过长的问题,在加劲梁的设计中创造性地采用公路与铁路同层布置,梁体采用分离式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