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写作,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讲本选题的意义及缘起。
正文部分分为三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略述《中秋帖》与王献之《十二月帖》。名作《中秋帖》与王献之《十二月帖》关系密切,辨析《中秋帖》与《十二月帖》的渊源关系。
第二章讲《中秋帖》的版本考究。对《中秋帖》的流传过程进行考辨、梳理,介绍《中秋帖》的书法特点。
第三章着重介绍《中秋帖》的艺术价值。
结语部分对全文作总结。简述对《中秋帖》的书法价值进行探究的重要意义。
《中秋帖》在相当长时间内曾被人们视作王献之的真迹。现在学界已经公认,《中秋帖》并非王献之真迹,而是北宋书法家米芾节临王献之《十二月帖》的书迹。《中秋帖》
行笔痛快,线条丰润圆熟,笔势奇逸奔放,连绵飞舞。
透过《中秋帖》,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是米芾与王献之书法的血脉贯通,更有性格的相似。古法拘执,事贵变通,王献之以可贵的创新精神和极大的勇气,冲出其父书法的旧规,创造了英俊豪迈的“破体书”,使得书法的表现力由此而显得更加开张超逸,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气势奔放之姿,令人耳目一新。而这些,正是具有同样豪迈性格的米芾所需要的。当我们欣赏《中秋帖》时,不能不为它的气势和精神所感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书家痛快淋漓的创作心态,并为它所创造的字形美、章法美、神态美所折服。
本文采用图例说明和梳理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中秋帖》作为棱镜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多方面探究其书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