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帖》之书法价值比较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cc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写作,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讲本选题的意义及缘起。   正文部分分为三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略述《中秋帖》与王献之《十二月帖》。名作《中秋帖》与王献之《十二月帖》关系密切,辨析《中秋帖》与《十二月帖》的渊源关系。   第二章讲《中秋帖》的版本考究。对《中秋帖》的流传过程进行考辨、梳理,介绍《中秋帖》的书法特点。   第三章着重介绍《中秋帖》的艺术价值。   结语部分对全文作总结。简述对《中秋帖》的书法价值进行探究的重要意义。   《中秋帖》在相当长时间内曾被人们视作王献之的真迹。现在学界已经公认,《中秋帖》并非王献之真迹,而是北宋书法家米芾节临王献之《十二月帖》的书迹。《中秋帖》   行笔痛快,线条丰润圆熟,笔势奇逸奔放,连绵飞舞。   透过《中秋帖》,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是米芾与王献之书法的血脉贯通,更有性格的相似。古法拘执,事贵变通,王献之以可贵的创新精神和极大的勇气,冲出其父书法的旧规,创造了英俊豪迈的“破体书”,使得书法的表现力由此而显得更加开张超逸,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气势奔放之姿,令人耳目一新。而这些,正是具有同样豪迈性格的米芾所需要的。当我们欣赏《中秋帖》时,不能不为它的气势和精神所感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书家痛快淋漓的创作心态,并为它所创造的字形美、章法美、神态美所折服。   本文采用图例说明和梳理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中秋帖》作为棱镜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多方面探究其书法价值。
其他文献
信息化时代,虚拟的网络空间提供了自由言说的话语平台,诞生了大量的网络女性小说,从讲述现代童话爱情的《何以笙箫默》、穿越时空的《步步惊心》,到诉说着女性抗争史的《后宫·甄
巴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艺批评家和文学活动家,在中国现代社会背景下,自觉地将文学活动和革命活动结合起来,为中国新文学发展和现代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