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处于快速变化的关键时期,社会事件频发,社会冲突不断,人际关系紧张,群际阶层意识突出,这些都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在这一主题之下,各种新方法、手段和理论层出不穷,西方学者们对社会认知的研究也高潮迭起。内隐社会认知、神经社会认知、具身社会认知则代表了几次大的研究转向。在国内,社会认知的研究不仅仅要与西方最新的方法、模式相结合,也需要积极探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认知。目前,我国学者已开展了一些关于中国人的社会认知研究。他们不仅从实验上,也从理论和文化上整理出了社会认知思想。基于此,本文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选取了一个十分有意义但研究较少的领域——神话领域——进行研究,力图梳理出一些中国人的社会认知思想。《山海经》作为我国神话的先驱与典范,不仅是我国神话记录的最早书籍,更是神话的发源地和后代神话的归属,但鲜有学者从社会认知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则从社会认知视角切入,采用社会认知模型来探索《山海经》中所体现的上古社会的社会认知思想。研究发现,《山海经》中体现了上古社会的自我认知思想、人际认知思想、群际认知思想和社会事件认知思想,且古人的社会认知思想存在一定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其中,上古社会自我认知是从身体、方位、图腾三个方面来获得的;人际认知是从地域、方位、氏族来获得的;群际认知方面,不仅发现了上古社会对人、神、兽三类群体的类属性分类标准,还特别探讨了当时的性别群际认知;社会事件认知方面,不仅探讨了上古社会的社会归因思想,还还分析了社会决策思想总结出了“神判法”这一进行判断的标准。社会认知研究离不开理论研究,尤其离不开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展开的理论研究。本文从理论层面切入,只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领域,集中于《山海经》的系统理论建构,不仅增添了社会认知领域的理论研究,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回应;重新挖掘中国古老神话的当代意义,建构出与西方神话相匹配的地位;还能丰富当下《山海经》研究成果。然而,由于研究时间有限,本人对于传统文化及神话领域的理解不深,更是沿用了西方社会认知的框架,梳理出的社会认知思想是否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含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此外,由于《山海经》成书时间较早,对其理解更是纷繁复杂,本论文研究结果和对于上古社会的社会认知思想的诠释不免偏一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