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低成本、安全的高能量密度载体——锂离子电池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需求,而正极材料是其中主要限制因素。富锂材料Li(LixTM1-x)O2(TM=Ni,Co,Mn,或写作Li2Mn O3-Li TMO2)作为一种拥有超过300 m Ah g-1放电比容量和超过900Wh kg-1能量密度正极材料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尚未达到商业成熟程度,该材料存在较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电压和比能量衰减快等问题。所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成本、安全的高能量密度载体——锂离子电池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需求,而正极材料是其中主要限制因素。富锂材料Li(LixTM1-x)O2(TM=Ni,Co,Mn,或写作Li2Mn O3-Li TMO2)作为一种拥有超过300 m Ah g-1放电比容量和超过900Wh kg-1能量密度正极材料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尚未达到商业成熟程度,该材料存在较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电压和比能量衰减快等问题。所以,通过新工艺和改性开发出高稳定性和的新型富锂正极材料是当务之急。本文在第一性原理计算指导下,采用一种新型高效的燃烧法工艺,通过对材料表面氧空位(Vo)构建、稀土元素掺杂以及高导电性三维结构设计来制备出一种高性能的可商业化的富锂正极材料。同时研究富锂正极材料中氧空位作用机理、电压衰减机理以及电极反应过程动力学。采用新型的燃烧法成功合成出富锂三元正极材料Li1.2Ni0.133Co0.133Mn0.533O2,并通过正交实验法探究了溶液浓度、助燃剂用量、点燃温度和二次热处理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力学计算系统研究了燃烧合成原理。其中尿素可以在富锂Ni Co Mn三元正极材料合成中原位制备出不同浓度的氧空位从而影响材料性能。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随着Vo浓度的增加,材料的导电性和Li的电化学活性均在增加,有利于提高富锂Ni Co Mn三元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U1.5@LLMO材料的锂镍混排最低,氧空位浓度最大,锂离子扩散系数最高,为1.346×10-12cm2S-1。以1 C循环100圈后其平均放电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分别为185 m Ah g-1,94.33%。利用十三种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Dy、Er、Tm、Yb、Lu、Y)分别对Li1.2Ni0.133Co0.133Mn0.533O2进行第一性原理掺杂计算。对掺杂位点,形成能以及掺杂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发现稀土元素更倾向于占据Li MO2相中的Co位。稀土元素Yb掺杂效果最理想,掺杂的材料费米能级处在较强的电子峰,导电性大大提高,也显著增强了Mn-O和Ni-O之间的杂化作用,氧周围的有效电荷增加,高电压下O2的生成减少。通过实验验证,Yb等掺杂形成能低的稀土元素能起到降低锂镍混排,扩大晶胞,增大层间距,降低材料表观活化能的作用,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342.5 m Ah g-1,比pure组提高73.4 m Ah g-1。提出一种多尺度包覆改性制备高导电性富锂Ni Co Mn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在第一性原理计算指导下,指出富锂Ni Co Mn三元正极材料电压衰减的根本原因,材料充电到4.8 V后造成的大量氧空位,邻近的过渡金属离子会自发的向Li层迁移,且在热力学上回迁过程阻力极大,过渡金属离子将被限制在Li层层间,从而表现为电压衰减。采用COMSOL设计出一种高导电性结构以抑制电压衰减。利用快离子导体Li4Si O4和高电子导电性的石墨烯联合包覆Li1.2Ni0.133Co0.123Mn0.533Yb0.01O2材料,经过球磨后再喷雾造粒,将原来大块的导电性差且易破碎的微球重新改造成由导电性小粒子构成的大的导电致密单元。改造后的高导电性正极材料的电子、离子传输速率大大提高,表面氧反应活性降低,抵抗电解液侵蚀能力增强,电压和容量的衰减得到缓解。通过对电极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恒电流间歇电位滴定曲线和非原位交流阻抗进行深入分析,发现4.6-4.8V区间是影响电池阻抗变化的主要原因,高电位下晶格氧的不断逸出造成Rct和Rsl的增大,造成过渡金属氧化还原更难,表现为电压衰减。GO-LS@RLLMO材料热稳定性和防止金属离子溶出能力均较优,在2.8-4.6 V区间下的200圈循环衰减仅0.10 V,衰减率为2.83%,电化学性能优异。通过对稀土掺杂的Li1.2Ni0.133Co0.133Mn0.533O2材料的燃烧法制备和包覆改性,制备出的多尺度结构的富锂Ni Co Mn三元正极材料具有低成本、无污染、高能量密度和低电压衰减等特性,契合当前工业使用条件,有利于商业化使用。
其他文献
高熵合金,也称多主元合金,一般包含多种主要的组成元素(一般五种或者五种以上元素,并且每一种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为5-35%)。高熵合金由于其具有简单的固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或者密排六方)和较高的室温、低温及高温力学性能,而受到许多冶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由于高熵合金具有含有多个元素的特点,使得合金成分的设计存在较多的可能。这一方面使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为它的成分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混合传播模式的高频超视距雷达结合传统高频天波雷达和高频地波雷达各自的优势,克服其固有的缺点,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频超视距雷达系统的性能,扩展其应用场景,是近年来高频超视距雷达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新的混合传播模式体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混合传播模式下非平稳杂波的抑制问题是制约混合传播模式雷达目标探测性能的重要因素。混合传播模式下的海杂波信号会受到电离层传输信道的相位调制、系统布局导致的
流态化技术是分散和处理纳米颗粒的最佳技术之一,由于颗粒间极强的粘性作用,纳米颗粒以聚团形式实现流态化。由于纳米颗粒流化聚团呈现高孔隙率特性,同时具有复杂多级内部结构,传统实心颗粒曳力系数模型很可能不适用,必须考虑聚团结构对其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气体和聚团的相间作用机理,揭示聚团结构特性与其流体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纳米颗粒流化聚团曳力系数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现代控制系统模型逐渐趋向于规模化、复杂化和精细化。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行,对不可测信号的估计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与区间估计方法不同,可达集估计得到的是包含待估计信号所有可达状态的有界区域,通常具有更高的精度。现有的可达集估计方法基于Lyapunov稳定性原理,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待估计信号的可达集估计,具有计算量小、易优化等优势。但是,
飞行器物理仿真试验是飞行器研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飞行器仿真系统功能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然而在大量的复杂仿真试验中却发现,尽管仿真模型、仿真技术、仿真环境已经有了质的飞越,对于仿真数据的来源依然停留在理想假设或带有较大偏差的统计水平上。当前,基于摄像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视觉测量技术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非接触测量手段。因此,本文以视觉测量技术在飞行器地面
以HTV-2为代表的高超声速助推滑翔飞行器具有飞行速度快、机动能力强以及突防概率高等特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其助推段和俯冲段制导控制设计面临巨大挑战。在助推段,发动机推力同时直接影响质心和绕质心运动,导致质心和绕质心之间的耦合作用更突出;为了实现对多余能量的有效耗散,在助推段末级需要进行大范围侧向机动,俯仰和偏航通道之间也存在较强的耦合作用。在俯冲段,弹目相对运动信息变化很快,制导系统时间
影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惯性仪器自身精度、导航算法解算精度以及导航系统工作环境等。由于高精度惯性传感器精度进一步提升非常困难且价格十分昂贵,通常认为导航算法的解算误差应小于惯性传感器引入误差的5%。随着原子陀螺工程化进程日益加快、半球谐振陀螺及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等超高精度惯性传感器的战略级应用对传统导航算法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与此同时,高精度光纤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激光捷联惯性导航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升级,微型化、柔性化以及集成化电子器件产品的研制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为了与未来微型电子产品更好的兼容,对目前储能器件的电化学性能、小型化和集成化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石墨烯为主的二维纳米材料,依靠独特的能带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在能源存储、光电转换和信号采集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氧化石墨烯作为石墨烯的衍生物,利用激光辐照方法,可以快速地
近年来,伴随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不断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开始在各地涌现。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建筑类型,全民健身中心的功能强调群众参与性、弱化观演性,建筑内部多个大空间立体叠加组合。空间布局的高度紧凑性降低了全民健身中心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由此导致对空调系统的普遍依赖,而适宜季节内的自然通风则有助于缓解空调系统运行能耗的巨大压力。在全民健身中心的各类设计因素中,空间形态作为建筑与环境的交互媒介,
"脆光"是以"巨峰"作母本、"早黑宝"作父本,人工杂交选培育出的脆肉型葡萄新品种。2020年4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冀S-SV-VV-011-2019。该品种果穗圆锥形,中等大,平均单穗质量672.3 g,最大穗质量1 630 g;果粒着生中等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