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义货币(M2)存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14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亿元,同比增长11.01%,至此,我国已成为全球货币存量第一大国。2014年底,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为636463亿元,相比于国民生产总值,M2/GDP比率高达1.92,相比于1978年M2/GDP的比率为0.32,有了极大的飞跃。M2存量的飙升以及M2/GDP比率的不断攀升,都表明我国当前存在一定比例的货币超发现象。为了探究我国当前存在货币超发的状态,以及当前货币超发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了衡量货币超额发行的核心指标M2/GDP的动态趋势,以及由此体现的经济含义,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我国当前巨大的货币存量水平,理论各界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从20世纪八十年代的货币深化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到现在影子银行,高额储蓄以及外汇水平,国债负担等不同的经济理论层出不穷。我国的M2/GDP变化趋势也显示出了独特的变化路径,从纵向上来看,我国的M2/GDP比率呈现明显升高的长期趋势,并且在长期趋势中隐藏着与经济周期逆向变动的周期性趋势,而从横向上来看,虽然世界上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衡量货币存量水平的指标,但通过对不同国家口径的近似统一,也可以看到我国M2/GDP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较高的状态。高企的货币存量水平不仅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造成很大的威胁,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对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转型与改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本文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经济进一步转型,完善养老体系和社会保障,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都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当前我国M2存量高企的现象。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是使用了最新的数据,并结合影响M2/GDP的几个因素,共同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考察不同因素对M2/GDP的定量影响,其次是,虽然M2/GDP比率一直是衡量货币存量的较好指标,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妥之处,本文指出了这些不足之处。然而,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并未提出一个优异的指标来衡量我国当前的M2/GDP水平,并分析指标变化带来的经济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