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篇回指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回指的定义、回指的分类、回指解析的制约因素以及向心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论述,针对向心理论的局限,提出了以向心理论为基础,以“话题规则”和“动词指向规则”为补充的汉语语篇回指解析模式,并运用真实的自然语料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语料分析为基础对不同语体中不同类型的语篇回指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不同类型和不同语体中的回指在使用上所具有的不同分布、特性和规律,并且揭示了产生分布差异的原因。具体章节介绍如下:第一章对回指的相关内容如定义、特征、分类等进行了全面阐述。第二章结合句法、语用和语义等理论,从语篇、功能、认知、话题等方面对影响回指解析的制约因素进行了阐释和分析,深化了对于回指问题的认识,揭示了回指的性质和使用规律。第三章对向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向心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向心理论与语篇连贯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并运用向心理论对汉语的语篇回指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基于向心理论的汉语语篇回指解析模式,同时也指出了向心理论在汉语语篇回指解析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问题和局限性,给出了相关的补充策略。第四章针对向心理论的局限,提出了“话题规则”和“动词指向规则”予以补充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汉语语篇回指解析模式,并且运用真实的自然语料对该回指解析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向心理论为基础,以“话题规则”和“动词指向规则”为补充的汉语语篇回指解析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五章采用回数法计算和对比分析了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的延续性,并对不同类型回指形式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不同类型回指形式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同时对产生分布差异的原因进行了阐述。第六章对语体及语体的分类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指出了不同语体中不同类型回指的分布特征,并对书面语语体与口语语体中不同类型的回指分布、典型语体与非典型语体中不同类型的回指分布进行了考察、对比和分析,阐述了产生分布差异的原因。第七章对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的具体分类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统计分析了不同类型回指形式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频率,并对产生各自分布差异的原因进行了阐述。
其他文献
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不断加深,电子商务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营销模式之一,随之而来的是数据的大量产生和应用,一切的行为习惯和轨迹可以用数据展示,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商业模式的变革。本文以经营进口家居产品类的M电商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STP市场细分理论、4C营销理论,运用PEST、SWOT、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方法,针对M公司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洞察的营销策略优化方案,
学位
招幌是中国古代社会用以招徕顾客的特殊商业标识,自春秋战国时期以布幌、字幌为源头的兴起到明清繁盛发展出模型幌、文字幌、象征幌等形式直至民国后因战火、社会发展等原因而消亡,招幌一直是古代商业广告的重要表现形式。招幌在商业宣传、品牌塑造、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对招幌进行研究并尝试使招幌在当代社会重现活力是本文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梳理了招幌发展脉络,将招幌自春秋战国至民国发展过程中的设计美学变化
学位
学位
学位
知名作曲家张朝于二零一三年创作了《中国之梦》这部钢琴作品,该作品通过编钟声的发展与变化生动地刻画了古老富裕、内忧外患、战胜侵害、迎来曙光4个不同时刻中国的历史进程。笔者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民族乐器与演奏诠释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深入对该作品的情感表达以及演奏探析。本文以张朝《中国之梦》为例,分为4个方面去浅析作曲家张朝《中国之梦》的创作与演奏分析。其中,第一章介绍张朝及其音乐作
学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已是全世界的研究热点,海洋波浪能利用是一种有效能源利用方式。而各种海洋资源开发的海上作业平台会受到海浪的严重干扰,需对海洋资源开发设施提供有效的防护。防波堤是一种有效的海洋工程结构防护物,但传统防波堤结构限制过多,会造成海洋局部环境污染,不适用于远海开发工程的防护。本文致力于设计远海开发平台的浮式防护结构,基于我国高强度复合织物结构的研制能力,设计一种采用T
学位
生育利益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家庭的稳定,同时也影响国家的建设、社会的秩序,因此,为防止他人对生育利益的不当干预,应以法律的手段予以保障和救济。从我国已有法律体系来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惊人,而且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裁,由于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享有“乐圣”的尊称。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钢琴音乐的巅峰之作之一,贝多芬把钢琴奏鸣曲体裁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也为以后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参考。论文以贝多芬32首奏鸣曲中的《c小调奏鸣曲Op.10,no.1》作为研究对象,论文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
学位
著名音乐家丁善德先生汲取了新疆少数民族独有的音乐元素,从而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音乐风格的钢琴独奏曲《第二新疆舞曲》。在我国近代作曲家所作的新疆风格钢琴音乐作品中,《第二新疆舞曲》是极具代表性且别具一格的。其独有的民族元素、动人的旋律音响、独特的音乐风情都倍受大众喜爱。该作品在中国的钢琴创作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由引言、正文、结论共同组成,全文
学位
舞曲作为钢琴音乐作品中常见的一种作品体裁,有着突出的节奏感、舞蹈的律动性和优美的旋律,受到作曲家、演奏者和听众的欢迎。而从巴洛克时期至今,舞曲的种类在不断地增加,从高贵典雅的宫廷舞曲到富有民族气息的民间舞曲,都成为了钢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题材。本人独奏音乐会选择的不同时期的舞曲,由不同时期不同的作曲家,用符合他们所处时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创作特点和舞曲的本身的风格,创作出风格迥异的作品。经过音乐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