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区、靶区以及危及器官(肺、心脏)在调强放疗(IMRT)技术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中的剂量学的差异,在靶区剂量和危机器官剂量基本相同条件下,希望为降低放疗所致上肢淋巴水肿风险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剂量学证据,为患者选择更为优化的放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患者及资料统计: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的25例于我科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患者,设计IMRT和3D-CRT两种不同的计划,处方剂量PTV:50 Gy/25 f/2 Gy。采用SPSS 25.0版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配对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量资料以x±s或中位数表示。BMI、胸廓指数组间对比组指标根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种放疗计划比较,IMRT的HI比3D-CRT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的CI比3D-CR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的PTVMean、PTV的V95%、PTV的V105%均高于3D-CRT,俩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MRT的患侧肺V20、Dmean均优于3D-C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患肺侧V10优于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IMRT计划在心脏的Dmean、V10、V20均低于3D-CRT,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3D-CRT计划的腋窝I组的及腋窝II组的Dmean、Dmin均低于IMRT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I组以及腋窝II组的Dmax在俩种放疗方式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BMI的分层分析中,在BMI>25kg/m~2的15例患者中,3D-CRT计划的腋窝I组以及腋窝II组的Dmean、Dmin均低于IMRT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I组以及腋窝II组的Dmax在两种计划差异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BMI<25kg/m~2的10例患者中,3D-CRT计划的腋窝I组以及腋窝II组的Dmean、Dmin均低于IMRT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I组以及腋窝II组的Dmax在两种计划差异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3D-CRT及IMRT照射方式下,腋窝I组和腋窝II组的Dmean、Dmax、Dmin在BMI>25kg/m~2与BMI<25kg/m~2的患者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在胸廓指数的分层分析中,在胸廓指数大于0.38的12例患者中,3D-CRT计划的腋窝I组的Dmean、Dmax、Dmin以及腋窝II组的Dmean、Dmin均低于IMRT计划,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II组的Dmax在两种照射方式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廓指数小于0.38的13例患者中,3D-CRT计划下的腋窝I组的以及腋窝II组的Dmean、Dmin的均低于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I组以及腋窝II组的Dmax在两种计划下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3D-CRT照射方式下,胸廓指数大于0.38的患者的腋窝I组及腋窝II组的Dmean、Dmin均低于胸廓指数小于0,38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I组以及腋窝二组的Dmax在胸廓指数大于0.38与胸廓指数小于0,38的患者中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MRT照射方式下,胸廓指数大于0.38的患者的腋窝I组的Dmean、Dmax以及腋窝II组的Dmin均高于胸廓指数小于0.38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D-CRT在腋窝剂量方面而言有一定的优势,特别胸廓指数大于0.38的这一类患者中,这一优势更为明显。IMRT在计划的适形性和均匀性以及靶区剂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患肺高剂量体积及心脏剂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3D-CRT在患肺低剂量体积方面但在仍然存在优势。2、对于存在淋巴水肿高危因素且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建议选择3D-CRT,特别胸廓指数大于0.38的这一类患者。3、对于淋巴水肿风险较低或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建议选择IMRT。4、综上所述,在乳腺癌的放疗技术选择上,我们需要权衡两种放疗技术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特点的患者,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与最小的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