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分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888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西黄土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水分条件关系着植被恢复状况。因此,探索坡面土壤分布特征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基础。本研究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小流域代表性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刺槐、油松和侧柏)和荒草地长坡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定位观测及室内试验,探究长坡面土壤水分时空盈亏状况以及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方式,从而为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天然林和人工刺槐林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荒草地相反。连续多个水文年内,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土壤水分干燥现象更严重,坡下土壤水分亏缺更严重,在湿润年难恢复。荒草地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较少发生干燥化现象。(2)在干旱年,不同植被类型均表现出土壤水分亏缺状况。在正常水文年或湿润年,土壤水分可以得到补给,特别是湿润年,天然林土壤补给量高,荒草地坡中和坡下补给深度可达400 cm。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的主要因素为植被类型和地形条件,容重和地形主导100~2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变化,土壤质地、毛管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是主导200~4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变化的关键因子。(3)大雨—大暴雨对土壤水分的补给程度高于小雨,雨后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剧烈。降雨量较小时,人工林入渗深度大于天然林,降雨量为120 mm左右时,天然林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大于人工林。降水量、降水历时和入渗量、入渗深度的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前期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存在正相关性。(4)不同月份植被主要水分来源存在差异,生长季初(5月)林地主要吸收表层土壤水,7月土壤水分主要利用层加深,其中天然林土壤水分利用层最多且最深,最深可达240 cm。天然林比人工林在干旱条件下更具生存优势,在人工植被中,侧柏干旱年深层仍维持着较高的土壤含水量,而刺槐对土壤水分主要吸收层的变换较为灵活。
其他文献
学位
油茶是一种常绿小乔木,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从油茶中提取的茶油是一种含较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随着人们对优质食用油的需求不断增长,茶油的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产量提升是油茶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经济作物产量与叶片衰老以及同化物装载过程密切相关,然而油茶叶片衰老的生理特征及潜在调控机制、叶片同化物装载细胞学路径、装载效率与叶片衰老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一年生和两年生油
百合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y)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百合集观赏、药用、食用为一体,应用广泛。百合鳞茎具有自然休眠的特性,经过低温解除休眠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目前关于野生百合休眠解除的分子机制研究还少有报道。本研究以野生百合鳞茎为实验材料,采用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技术,旨在探究野生百合鳞茎低温解除休眠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矿区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剥离的表土资源能够在矿区生态修复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我国干旱荒漠矿区表土资源生态恢复价值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干旱矿区表土资源的可利用性及利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乌海市新星煤矿区作为我国西北煤炭露天开采矿区的典型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不同生境状况的表土资源进行取样调查,以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土壤种子库和土壤肥力质量特征,明确当地表土资源的在生产实际当中的可利用性,同时,采用立方
学位
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是一种可有效控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的非热杀菌技术,然而,大肠杆菌在受压力胁迫时会形成亚致死态细胞,该状态的细胞可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迅速完成修复,是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的潜在风险源。目前有关超高压诱导大肠杆菌亚致死态细胞的形成与修复研究没有引起业内的高度重视,因此本研究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