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的进行与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与发展,我国乡村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趋势与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乡村的经济产业、制度政策、建设活动、文化保护与发展、城乡协调等乡村转型发展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各地纷纷开展了相应的探索与实践。乡村的产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及文化的保护发展、环境优化等乡村的健康转型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乡村空间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发展承载平台,对乡村空间修补的研究有利于优化乡村空间结构,引导乡村产业转型,促进乡村资源合理集约利用,解决乡村发展中的物质空间层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与意义。由于长期以来城乡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的老龄化、空心化、乡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凸显。由于乡村的发展与建设缺乏制度约束控制与政策引导,乡村空间出现了无序混乱、空间布局不合理、乡村土地资源利用不集约等问题,同时乡村现有空间大多不能满足乡村转型发展趋势下的空间需要。现有的乡村建设往往仅局限于以现有的建设技术实现相应的建设目标,虽然从表面上完成了乡村建设发展的任务,但往往只是暂时性解决了乡村空间建设的部分问题,在乡村产业转型发展,乡村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缺少对于问题的深入挖掘研究与成型的系统的解决乡村空间问题的机制体制与应对方法。只有立足于乡村现有资源与产业发展,结合乡村空间存在的现状与问题,综合考虑经济、政治、生态、文化、城镇化等乡村空间发展相关因素,形成从宏观战略整体层面一直到具体的建设活动层层推进的系统的乡村空间修补机制体制,才能为乡村的转型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促进政府与乡村自身结合下的乡村空间修复能力的提高。本文以乡村转型背景下的浙江丘陵地区乡村空间修补研究作为研究内容,以浙江丘陵地区的乡村作为研究对象,从浙江丘陵地区乡村的建设相关制度政策、整体的空间布局、产业的转型发展与引导植入、建设的控制与引导、各类空间的修补与优化等方面提出丘陵地区乡村空间修补策略。探讨如何根据乡村现状与特点,制定乡村建设的相关制度政策引导控制乡村建设,选择乡村的转型发展方向,发展适合的新型产业,促进资源的合理集约利用,重点分析如何对各个层面各个类型的丘陵地区乡村空间进行优化修补,试图研究出解决丘陵地区乡村空间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为同类乡村的空间修补做出参考。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界定乡村转型背景下的浙江丘陵地区乡村空间修补研究的相关概念与范围,提出研究思路方法框架。第二章介绍了乡村转型发展与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梳理了乡村政策制度,乡村产业转型,景观生态与乡村产业融合等与乡村空间的关系。第三章通过研究浙江乡村发展背景,浙江丘陵地区乡村空间现状与乡村转型发展方向,提出浙江丘陵地区乡村转型下的空间需求和乡村空间与乡村转型发展之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第四章从浙江丘陵地区乡村制度政策、空间布局、产业植入与引导、各类空间的修补着手,提出不同层面,不同种类的乡村空间的修补优化策略。第五章为结语,总结全文,提出展望。